腺淋巴瘤又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或Warthin瘤。95%以上发生在腮腺,占所有腮腺肿瘤的6%~10%,是腮腺第2常见的良性肿瘤。腺淋巴瘤多发生于40~70岁的中老年男性,其发病原因可能与吸烟、离子辐射及EB病毒感染有关。临床患者多以耳前下方扪及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就诊,腺淋巴瘤生长缓慢,生长过程有较突出的消长史,但多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该病恶变极为少见。
大多数学者认为腺淋巴瘤是一种来源于腺体内淋巴结或残存于邻近淋巴结构内的异位涎腺组织的良性肿瘤,腺淋巴瘤由上皮及淋巴样组织两种成分构成,其间有基底膜相隔,上皮成分具有一定的分泌功能,常形成不规则的大腺管或囊腔,内通常含有嗜酸性分泌物或无定形物,淋巴样组织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等,较为丰富,被膜内外及淋巴间质中有数量不等的大小血管分布。
超声表现:
(1)90%位于腮腺浅叶或下极,可单发或多发。
(2)直径约3~4cm,呈圆形或类圆形,少数呈轻度分叶状。
(3)边界清楚,包膜回声薄且大多完整,若伴发感染,边界可呈过渡型或镶嵌型。
(4)内部回声极低,呈实性或囊实性,典型表现为多发分隔的囊性结构,呈“网格状”分布。
(5)肿块后方回声大多增强。
(6)血流分布为所有涎腺肿块中最丰富,典型表现为内部分支状血流信号,接近淋巴门型血流。
(7)多普勒频谱形态呈高速低阻型,阻力指数(RI)为0.55~0.88,收缩期峰值速度(PSV)多低于60cm/s。
病例分享:
患者男,72岁,自诉左侧颌面部扪及肿物2年,近期肿大明显,无其它不适,吸烟史50余年,半包/天,于我院门诊外科就诊。超声检查发现左侧腮腺囊实性肿物,考虑腺淋巴瘤,建议手术切除,患者于外院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腺淋巴瘤。
图1.纵切面,左侧腮腺外下方可见大小约4.9x2.3cm的囊实混合回声,边界尚清晰,与腮腺关系密切,内似可见分隔样回声。
图2.横切面,偏一侧似可见门样结构。
图3.CDFI内部可见分支状血流信号。
宋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