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迎双节防疫不松动

1月份,我们喜庆元旦,并迎来春节倒计时,人员流动性加大,聚集性活动增多,洋县疾控中心温馨提示您:注意预防新冠肺炎、流感、水痘、流腮、食物中毒、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及雾霾出行安全。

01

新冠肺炎

目前,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境外疫情输入风险仍然存在,国内疫情形势复杂严峻,多个省份出现本地疫情,疫情防控一刻也不能放松,应持续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始终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健康提示

无论是境外(含港澳台地区)入境还是从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来洋返洋人员,应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隔离和健康管理工作。

从事进口货品贮存、运输、搬运、销售、屠宰、加工等相关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在接触进口货品前,要规范佩戴手套、口罩,穿着工作服,事后及时规范洗手。必要时主动前往辖区有关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

群众应科学佩戴口罩。提倡随身携带口罩,在人流密集、空间密闭/半密闭的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全程佩戴口罩。出入医疗机构,以及有咳嗽或打喷嚏等感冒症状时要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学会正确洗手。戴口罩前后、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触摸公共设施后、咳嗽或打喷嚏后等均要洗手。

减少聚餐和聚会。尽量减少走亲访友活动,提倡网络拜年,个人家庭聚会最好能够控制在10人以下。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尽量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尤其是封闭场所如网吧、酒吧、KTV等。

保持社交距离。前往超市、餐馆、农贸市场等人多密集场所,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或在等电梯、排队时,注意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以上社交距离。

选购海鲜、肉类等冷链食品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或使用一次性购物袋套在手上进行挑选,不要直接用手碰触食物,采购完成后应进行手清洁。要将冷链食物与果蔬、熟食等其他食物分开包装,回家后可用75%酒精消毒外包装表面。烹饪冷链食品时,注意生熟分开,蒸熟煮透,注意洗手消毒,避免污染家庭环境。

做好居家清洁消毒。家中每天开窗通风至少三次,每次半小时;居室正常情况下保持清洁即可;分体式空调要清洗消毒后才使用,集中空调要由专业人士清洗消毒后规范使用。

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果有发热、乏力、干咳等不适症状,尽早到就近医疗机构就诊(如有发热,需前往发热门诊)。

02???????????????????????????????????????????????????

流行性感冒

随着气温下降,进入1月份以后,我县流感病例数可能增加,同时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易发生暴发疫情,应继续做好防护。

健康提示

接种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手段,广大市民特别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等;医务人员;托幼机构、中小学校教师和学生等重点人群可前往居住地就近的县疾控中心和乡镇中心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流感疫苗。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及时规范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口鼻。

做好场所通风消毒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定期做好居家清洁消毒。家庭、学校、办公场所每天应坚持定时开窗通风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科学规范佩戴口罩

科学规范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广谱疫苗”。进入冬季,广大居民应养成出门佩戴口罩良好习惯。特别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商场、超市等室内空间以及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或探视病患时,均应规范佩戴口罩。

减少聚餐聚会聚集

为了自身和他人健康,广大居民应尽量减少到空气不流通的室内娱乐场所和公共场所活动,如密闭的网吧、酒吧、KTV等。尽量减少聚餐、聚会、聚集,就餐时应养成使用公筷良好习惯,聚会或人员聚集时应注意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重点场所应着重防范

学校及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应着重防范流感的小范围暴发,加强园内的环境卫生和教室的通风消毒,落实晨午检、疫情报告等各项防控措施。

03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冬春季节多发。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以学龄前或刚入小学的儿童发病率最高,易在托幼机构、学校引起暴发或流行。

健康提示

1

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措施,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水痘疫苗。

2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做好勤洗手,避免用脏手接触口、眼、鼻。

3

做到“三晒一开”即晒被褥、晒衣服、常晒太阳;开窗通风,保持教室和家居空气流通。

4

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患儿应尽早隔离治疗,直到全部皮疹结痂(且不少于发病后2周)为止。

5

学校及托幼机构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学生的病因追查工作,发现疑似水痘患者必须隔离,出现暴发疫情适时采取停课措施。

04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

健康提示

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疫苗(麻腮、麻腮风、单腮疫苗)能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按相关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晒衣被,不与他人共用生活用品。

注意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流行高发季避免孩子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到病人家串门,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学校及托幼机构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病因追踪工作,发现流腮患者应及时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或不少于发病后两周,出现暴发疫情适时采取停课措施。

05

食物中毒

节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在食品卫生状况不佳的情形下,食物中毒发生可能性会有所增加。食物中毒主要表现为集体进食同一种或多种受污染或变质食物后,多人集中发病。患者常在进餐后24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上、中腹部持续或者阵发性绞痛多见,呕吐物多为进食食物;常先吐后泻,每天腹泻数次至数十次,多为黄色稀便、水样或黏液便。

健康提示

1

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2

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未经消毒的奶、未削皮的水果、生的蔬菜,不喝生水。

3

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4

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06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现已进入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是暴发疫情高风险场所。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或间接接触被呕吐物、排泄物污染的环境及气溶胶而传播,除此还可经食物和经水传播。

健康提示

01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诺如病毒传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按照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

02

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喝开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后再食用,烹饪食物要煮熟,尤其是贝类等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

03

患病期间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

患者需根据病情居家或入院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检测呈诺如病毒阳性但无感染性腹泻症状的隐性感染者,也需居家隔离3天。

04

做好消毒工作

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乳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

05

及时就医

各类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一旦发现胃肠道症状病例异常增多时,医院诊治并报告辖区卫生相关部门。

07

雾霾出行安全

雾霾是漂浮于大气中的PM2.5等尺寸微粒、粉尘、气溶胶等粒子,在一定的湿度、温度等天气条件相对稳定状态下产生的天气现象,其可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老人、孕妇、儿童、室外工作者、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人群是雾霾危害易感人群,应着重做好防护。

健康提示

减少户外活动

雾霾天气,广大居民应减少户外活动,减轻雾霾环境下暴露程度,减少雾霾中有害物质吸入,降低雾霾对人体健康危害。尤其是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和免疫力较低的儿童,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外出做好防护

雾霾天户外活动时,应做到“短平快”,短暂停留,平和呼吸,小步快走。外出时应戴口罩、戴帽子、穿长衣,做好个人防护。

做好个人卫生

雾霾天气外出回到家时,入户前首先要弹拍外衣帽等上浮尘,以免把灰尘带回家。其次,进入家庭室内后,应及时用清水清洁面部和鼻腔,最大限度减少有害物质附着、吸入及健康危害。

及时就医

雾霾天气时,若出现呼吸道、眼部严重刺激症状时,医院就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whmm.com/zcmbyf/1571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