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新爸妈医生的孩子发烧基本靠熬

医生的孩子发烧基本靠“熬”?

导读:发热是小儿生病的常见症状,怎么给孩子退烧?什么情况下使用抗生素?医院?医生爸爸/妈妈给你答案。

医院主任医师张晓东发的微博:

“小儿1岁在英国高烧40℃,医院看病,医生埋怨我给孩子穿太多。这医生不知从哪里搬来一台电风扇,对着我已经按医嘱几乎脱光的儿子开到固定档就吹,我急忙挺身而出护住儿子,体温倒是很快退下来,医生说回家吧,到药店买些退烧药。儿科医生们,你们哪个敢试试这方法?”

明星马伊琍在评论中现身说法:

“医生告诉我,孩子发烧且手脚冰凉,就说明体温还将继续升高,此时越捂越危险,容易将高温集中至头部引起抽搐,必须迅速脱衣散热来物理降温。某次在香港,半夜女儿发烧,买不到退烧药,就脱光孩子衣服裸露四肢后背,只在腹部盖毯子,清晨额头出汗完全退烧,此法屡试不爽。”

这些方法,医生们认可吗?医生的孩子如果生病了,他们怎么用药?

浙江大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唐兰芳说,女儿一直到小学的时候,才因为化脓性腮腺炎第一次输液。此前,她感冒、发烧,都不吃药。

用电风扇吹发烧的孩子,一般不推荐。通常的做法是:把孩子的衣服解开,让她坐在通风的地方;在家里洗温水澡,用冷毛巾或冰贴贴在额头上。因为小孩子发烧时,容易出现抽筋,所以,物理降温最重要。

3个月以内的孩子,体温调节比较弱,一般给他们物理降温,不建议服用退烧药。3个月以上的孩子发烧,如果手脚冰凉,颤抖,但身上比较热,可适当散热。

医院儿科主任陈明明说,女儿小时候感冒,一般40℃以下,我都不给用退烧药,只是给予物理降温。因为发烧是一种自身保护性的症状,当体温达到39℃时,很多病毒细菌,都不能存活了。

其实,小孩子发烧有个周期,一般3~5天,如果孩子精神还好,胃口还行,就不用着急。我经常碰到有家长,医院3~4次,问为什么不退烧,是不是用药的问题、要不要加药什么的,非常急。这其实没必要。

现在家长带孩子看病,有几个误区:

一种,一医院,要求开药;或者自己到药房买药,但用药却不合理,对药物副作用也了解得比较少。这对孩子很不好。

还有一种,有些家长,孩子一发热就用退烧药、抗生素,甚至要求输液。同样很不好。儿童用药,强调安全性、有效性,安全是最要紧的。

小孩子很多药其实不能用:

成人可以使用的某些抗生素如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可能损伤听力;

四环素,影响儿童牙齿发育;

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可能引起小儿软骨发育障碍;

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征、粒细胞减少症。

这些抗生素都不作为儿童的常规用药。

有几个标准,家长请记住

最简单的办法是: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只要不是精神萎靡不振,不要急于吃退烧药,更不要乱用抗生素。

因为感冒大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抗生素是无效的。只有在经过血常规化验确认是细菌感染之后,使用抗生素才有效。如果确定孩子是细菌感染要用抗生素,不要吃吃停停,不然会造成细菌耐药,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请家长参考这个“标准”:

3天烧不退,或者体温在38℃左右精神却很差,医院。因为家长不是专业的医生,无法区别孩子是否有其他疾病。

此外,对于早产儿、先天性免疫功能异常的孩子,医院。

没有不发热、发烧就长大的孩子

民间常说“没有不发热、发烧就长大的孩子”,但病在孩身,痛在娘心。

37℃、37.5℃、38℃、38.5℃……亿万妈妈的心随着这一串数字此起彼伏,毫不夸张地说,体温表上的数字变化,直接考验着妈妈的精神状态。

到底孩子发热的界限在哪?精神紧张的宝爸妈们应该如何处理呢?

1、孩子正常的体温是多少?超过37℃就是发热吗?

《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当你亲吻或触摸孩子的前额时,如果感到比较热,就说明孩子可能发热了。从医学角度讲,虽然每个孩子的基础体温不同,正常体温可波动于35.5℃~37.5℃之间,但是超过37.5℃就应该认为孩子发热了。但并不是说孩子体温超过37℃就一定是发热。由于每个人的基础体温不同,有些人基础体温为35℃,有些人为37℃,甚至37.3℃。

我们常说一岁以内的婴儿体温在37.5℃以下都属正常。原因是婴儿大脑内控制体温调节的中枢发育尚未成熟,也就是控制体温能力不够强,致使婴儿的体温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天气炎热或包裹过多,体温会轻度升高,但不应超过37.5℃。天气寒冷或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孩子的体温可降至36℃或再低一些。

而且,每个人一天之内的体温会随着身体和生活状况而改变。进食、活动后体温会有轻度升高,且活动量与体温升高呈正相关。为了了解孩子本身的体温状况,建议测量基础体温。基础体温指的是清晨睡醒,还未起床活动前的体温。此时人体代谢最低,所以体温也相对最低。对孩子而言,了解基础体温是很有用的。

2、对婴幼儿来说,37.5℃以下属于发热吗?

《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真的很难说。原因是每个婴幼儿基础体温不同。由于婴幼儿代谢快,体温会比成人偏高,基础体温可为36℃~37.5℃。对新生儿来说,体温不超过37.5℃都是正常的。由于新生儿包括大脑在内的脏器功能不成熟,自身控制体温能力有限,稍微包裹多一些,体温会升高,有时可达38℃。体温“稍高”与基础体温相比才有意义。

所以,平时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基础体温(安静状况下的体温),年龄越小,基础体温越相对偏高。

3、怎样给孩子测量体温才准确?

《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平时提及的体温,指的是体表温度。为能较准确反映体内温度,通常测量体表腔温度,可通过外耳道测温或通过腋窝测温。当体温38.5℃,应服退热药物。

有时会测量口腔内、肛门内温度。这些部位温度更接近体内温度。体内温度稍高于体表温度,所以口温或肛温超过39℃需要服用退热药物。

孩子发热时,家长不要太纠结哪种体温计更加准确。实际上,测量方式决定体温计的准确程度。若测定腋温,腋窝必须形成封闭的小空间,将体温计置于小空间内才可获得准确体温。若使用耳温计,探头必须将外耳道完全封闭,才能获得准确耳温。肛温测定较为准确,是因为密闭性好,但不方便常规家中使用。

根据婴幼儿的特点,兼顾快速、准确、安全等因素,在家庭中最为简易的方式还是建议使用耳温枪式温度计。

测量前,家长轻轻向外拉直孩子的耳廓,将体温枪全部阻塞外耳道,再开启测量。如果测量温度超过38.5℃,就要给孩子服用退热药物。

4、为何推荐38.5℃时就应服用退热药物?

《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有资料显示人体体温达到39℃时应该退热,为何推荐38.5℃时就应服用退热药物呢?因为体温达到38.5℃时并不意味着是最高温度,很多时候体温还会继续上升。

因为药物吸收需要一定时间,而这段时间内体温还可能继续上升。当体温达到38.5℃时服用退热药后至少需数分钟或更长时间才会起效。退热药物起效时正好温度是39℃左右。

否则,过高温度有可能导致高热惊厥。服用退热药后,体温降至38℃以下即可,因为低热可以刺激免疫系统成熟。常用退热药服用适宜剂量是很安全的。

虽然每个人的基础体温不同,但体温增高到同一水平所代表的意义却基本相同。发热不会烧坏孩子,退热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高热惊厥和降低体内过多的消耗。而且低烧有助于动用免疫系统,并促进免疫系统成熟。所以,体温超过38.5℃(不管哪种测量方式)就应服用退热药物。

此外,使用退热药物,除了体温指征外,还要考虑体温上升速度。很多家长纠结38℃~38.5℃间时是否应服退热药?若体温上升很快,就应服退热药物;若缓慢上升,可观察,辅以物理降温。再有,不要纠结哪种测量体温方式准确。只要测量方式得当,都有意义。

5、孩子现在没到38.5℃,要是半夜到了38.5℃呢?

崔大夫:及早服用退热剂预防孩子高热不是推荐方法。

《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曾经一名8个月的小朋友高热,当时无任何其他不适,于是我也只是嘱咐家长只需当体温超过38.5℃时服退热药,暂不用其他药物,可能高热会持续3-5天。

可家长对孩子高热不退心急,接受了别人推荐的方法,用蒜泥搓脚心,结果用力过重,将脚心搓出大泡,4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可脚心的大泡还需数天才能好。

高热本身并不可怕,只有高热惊厥才有可能损伤大脑,所以体温超过38.5℃时需服退热药。

如果孩子仅高热,没有其他明显不适,只需退热和耐心等待即可。

不要因为着急,就选用更多治疗,特别是使用无医学论证的方法,造成孩子出现二重损伤,将原本简单的疾病变复杂。

6、孩子体温经常是38℃怎么办?

《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有宝妈咨询说宝宝现在10个月,7个月以来,大约7-8次晨起腋温38℃,无任何处理后一天体温恢复正常,情绪良好,无其他异常。是否需要做检查?

其实每个孩子的基础体温不同,不同时间的体温不同,不同活动状态的体温也不同。

如果早起体温偏高,没有任何症状,家长不必担心。可以记录孩子一天早、中、晚的体温,了解孩子平时体温的情况。

对待发热,家长应该做到:

1、适当提高室温;

2、适当减少孩子的穿盖;

3、多让孩子饮水或液体;

4、多饮水多排尿,保证孩子排便;

5、当体温超过38.5℃时服用退热药。

温馨提示:

春季天气变化快,宝爸妈们要注意孩子的细心照料。

面对宝贝出现的发热症状,我们要冷静处理。

宝妈本温柔,为母则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一起用专业的爱呵护他们幸福健康!

真心希望,今天整理的专业小儿发热知识,对宝爸妈们大有用处。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得好
南昌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whmm.com/zcmbyf/76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