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预防传染病

冬季随着气温的下降,各种传染病也进入了高发期,马上就要期末考试啦,大家在备考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防寒保暖,注意保护自己。下面为大家介绍冬季高发的传染病。

水痘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被传染。人体感染水痘病毒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后发病。

临床表现

1.可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下降等症状,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脱痂的演变过程。

2.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3.黏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

4.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內皮疹相继分批出现,脱痂后不留瘢痕。

5.水疱期痛痒明显,若因挠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

6.水痘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但个别患者在病程后期可并发脑炎。

猩红热

传播途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临床表现1.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畏寒,同时伴咽痛、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2.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3.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类似鸡皮疙瘩,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这种现象叫“贫血性皮肤划痕”。

麻疹

传播途径:

人群普遍易感,凡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近年因麻疹疫苗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发病前2天到皮疹出现后5天都具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传播,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麻疹病毒。临床表现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主要表现发热、咳嗽、打喷嚏、流涕,眼皮发肿、流泪、怕光,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斑);2,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3,通常2-3天内皮疹扩散到全身,维持4-7天;4,随后皮疹开始消退,脱屑、留下褐色斑痕,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流行性腮腺炎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冬春季容易发生。多见于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临床表现1.大多数患者急性起病,有发热,体温可达39C以上,可伴畏寒,咽痛、头痛、肌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2.数小时后腮腺肿痛,逐渐明显,腮腺肿痛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3.局部皮肤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轻微触痛,张口、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疼痛加剧;4.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腮腺肿胀3-5天到达高峰,7-10天逐渐消退,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被累及。

手足口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或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临床表现1.多数患者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痛、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

2.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3.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不痛、不痒、不结痂、消退后不留痕迹;

4.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流行性感冒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患者发病后1-7天均具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C,伴畏寒,一般持续2-3天;2.全身中毒症状重,如乏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3.常有咽痛,而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4.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表现。

看了这么多是不是对冬季传染病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我们又该怎么预防呢?小编建议如下哟!

1.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whmm.com/zcmbhl/1566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