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获取更多医疗资讯,请点上方“中科盛元中医研究院”进行订阅.
一、病因病机及分型
腮腺炎是儿科一种急性传染病。以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较大儿童可以并发睾丸肿痛。中医又名“痄腮”,主要病因为风温疫毒之邪,从口鼻而入,阻于少阳经脉,结于腮部而致肿硬疼痛,接触后有传染流行之弊。王师认为,流行性腮腺炎一般可分两种证型:
1.邪犯少阳型
发热或不发热,微恶风,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或有头痛,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代表方:柴胡葛根汤。常用药物:柴胡、黄芩、牛蒡子、葛根、桔梗、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夏枯草、赤芍、白僵蚕等。
2.热毒壅盛型
高热,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胀疼痛,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烦躁不安,口渴欲饮,头痛,咽红肿痛,纳少便秘,尿少而黄,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代表方:普济消毒饮。常用药物:柴胡、黄芩、黄连、牛蒡子、桔梗、连翘、板蓝根、升麻、玄参、薄荷、陈皮、白僵蚕等。
临床用中药外敷治疗腮腺炎,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贴敷疗法:
(1)如意金黄散、青黛散、紫金锭(即玉枢丹)、玉露膏、大黄粉,任选一种,适量,以醋或茶水调,外敷患处。每日1~2次。用于腮部肿痛。已破溃者禁用。
(2)新鲜仙人掌:每次取一块,去刺,洗净后捣泥或切成薄片,贴敷患处。每日两次。用于腮部肿痛。
(3)鲜生地黄、鲜蒲公英、鲜芙蓉花叶、鲜败酱草、鲜马齿苋,任选一种,也可两种合用,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2次。用于腮部肿痛。
(4)鲜芙蓉叶、鲜败酱草各适量,捣烂;青黛10克,大黄10克,皂刺10克,荔枝核10克,研细末。将以上药物混合、调匀,敷睾丸肿痛部位,并用布带托起睾丸,药干则用清水调湿继用,每日一次。用于睾丸肿痛者。
(5)取赤小豆30克,大黄15克,青黛30克。先将赤小豆、大黄研细末,再以青黛混匀分成5包(每包约15克)备用。用时取药包与鸡蛋清两个调成稀糊状,用鸡毛蘸药液涂搽两腮部,干后再涂,不拘次数。
(6)取新鲜白头蚯蚓5~6条,白糖适量,冰片少许。先清洁蚯蚓脏泥(勿用清水清洗),然后将蚯蚓置于容器中,加入白糖适量搅拌,约半小时后成淡灰色黏液,弃去蚯蚓加入冰片少许,乙醇少许,制成地龙液,用此液浸湿纱布敷于患处,3~4小时换药一次。
(7)胆南星30克,大黄50克,芒硝50克,吴茱萸50克,黄芩30克。先将5味药研末过80目筛,储瓶备用,根据肿块大小,取其适量药末,用食醋调成糊状,涂敷料块上,贴于患处,每日换药一次。
(8)仙人掌克,生石膏60克,或再加入芒硝10克,混合捣烂如糊状,外敷局部,干后即换,连续用3天。
(9)用鲜马齿苋、仙人掌各等份捣烂外敷,药干即换。
(10)六神丸10粒,跌打丸两粒,共研为细末,醋调为糊状,置黑膏药上,外敷患处,每日一换,经过3~5天,便可肿块消退。
回文章顶部,点“中科盛元中医研究院”进行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