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
您好!
进入秋季,气温变化大,天气干燥,细菌、病毒迅速生长繁殖,食物容易受到污染,因此,秋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秋季常见传染病分三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
一、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痢疾、甲肝等。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水源、餐具或食物等,人们进食后而感染肠道传染病。因为感染病原体不同,症状也不相同。
二、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传染病,细菌或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或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一)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传染性强,容易造成暴发性流行。主要表现:发热(体温高达39-40℃)、头疼、全身酸痛、软弱无力等。
(二)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常见于3-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传染性强。临床表现有发烧、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最大的特点是一侧或两侧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扩散,边缘不清楚,张口或者咀嚼时腮腺部位疼痛,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
(三)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怕光、结膜炎等,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
(四)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和黏膜出现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
三、虫媒传染病
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昆虫传播,如蚊子,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体内导致发病。
学校是人口密集、人员接触密切、传染病的高发频发场所,一旦爆发,危害性极大。为了做好秋季的传染病预防工作,请家长和孩子配合学校做好以下工作。
一、入校晨午检工作:
每天上学前请家长仔细检查孩子身体,当发现孩子有发热、咳嗽、流鼻涕、头面部、躯干、手、足等部位的皮疹,口腔疱疹,呕吐、腹泻等异常情况时,医院就诊;学校晨、午检过程中发现学生异常时,将会通知家长,请家长积极医院进行检查。同时家长需将诊疗情况及时反馈到班主任,并配合班主任落实传染病隔离治疗措施。
二、接种疫苗:
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如流感、乙脑、麻疹、甲型肝炎等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传染病。建议家长及时给孩子接种疫苗。
三、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勤晒衣服、被褥;
(二)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扔纸屑瓜果皮等;
(三)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随地乱扔;
(四)勤洗手,注意食品和饮用水的卫生。
四、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身体抵抗力
(一)积极参加户外体育活动,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
(二)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活动,减少病菌感染机会;
(三)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多喝开水,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和热熟食品;
(四)根据天气变化,注意增减衣服,按时作息,保证睡眠(小学生休息时间10小时);
(五)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空气清新。
五、落实请假制度
孩子因有事、有病不能到校,请您及时向班主任请假说明,让学校了解孩子未入校原因,便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常见传染病隔离期:
1.麻疹:隔离期自出疹后7天。
2.风疹:出疹后7天解除隔离。
3.流行性腮腺炎: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约2-3周。
4.水痘:隔离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脱落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14天。
5.流感:隔离至体温恢复正常后48小时。
6.猩红热:隔离期是发病后6天。
7.手足口:隔离至痊愈,约2周左右。
撰稿:岳翠
编辑:张浩
校稿:周玮
发布:学校办公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