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风采株洲市实验小学提醒您警惕进

祛白酊 http://pf.39.net/bdfyy/jdsb/190619/7230191.html

进入冬季,防范新冠要坚持人、物同防!

近日来,天津、上海、安徽、内蒙古等地相继报告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测序,感染来源除境外冷链食品外,首次出现了暴露于境外输入的航空集装器而感染的病例。

目前国内有1个高风险地区:天津东疆港区瞰海轩小区。9个中风险地区:上海市(4个)浦东新区祝桥镇营前村、周浦镇明天华城小区、祝桥镇新生小区、张江镇顺和路弄小区;天津市(2个)滨海新区汉沽街、中心渔港冷链物流区A区和B区;安徽省(1个)阜阳市颍上县慎城镇张洋小区;内蒙古(2个)呼伦贝尔市满洲里东山街道办事处、北区街道办事处。

为防范疫情扩散,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株洲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

一、现居住在我市,且近14日内与上述地区新冠确诊病例行程轨迹有交集的人员,以及近14日内从上述中高风险地区来(返)株人员,应迅速主动向所在社区报备,告知接触情况,接受社区健康管理并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主动配合当地政府的其他相关防控措施。

二、市民近期如非必要,请不要前往上述中高风险地区;确需前往的,提前向当地社区报备,同时请务必做好个人防护,返株后,主动向所在的社区报备相关情况并配合开展核酸检测和健康管理等防控措施。

三、购买进口冷冻食品时,要选择正规市场和超市,并做好个人防护;谨慎接触进口物品,如需接触做好个人防护。

四、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增加,广大市民要保持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尤其是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在公共场所活动时)、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的卫生习惯;不扎堆、不聚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朊毒体等)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医学昆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并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传染病的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根本措施

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传染病蔓延。

(二)切断传播途径——关键措施。

对于各种传染病,尤其是消化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其切断传播途径的主要措施包括隔离与消毒。

隔离指将患者或病原携带者妥善的安排在指定的隔离单位,暂时与人群隔离,积极进行治疗和护理,并对具有传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用具等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的医疗措施。传染病种类不同采取的隔离方式不同。

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包括物理消毒与化学消毒,根据不同的传染病选择不同的消毒方法。

(三)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相应的疫苗。

做好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

卫生及消毒。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一、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新冠肺炎

传染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临床表现: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

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7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而有其它器官如脑或睾丸等症状者,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在大流行时约30~40%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亚临床感染,是重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

易感人群: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约90%的病例为1-15岁的少年儿童。

潜伏期: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隔离期:隔离期一般应从起病到腮肿完全消退为止,约3周。

水痘

传染源:水痘患者为唯一的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5天至水疱完全干燥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病后获得持久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潜伏期:潜伏期约为10~24天,平均14~16天;

隔离期:患者至全部皮疹结痂或不少于发病后14天。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晒法消毒。接触水痘的易感者应留检3周。患水痘学生应在全部水痘结痂脱落后才返校上课。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以冬春季多见。

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传播途径: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短。三型流感之间、甲型流感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

二、肠道传染病

我们日常的饮用水及食物,如果被病原体所污染,那么这些被污染的水和食物,经过口腔进入肠道,这些病原体在肠道内繁殖且散发毒素,破坏肠粘膜组织,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和损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人体一旦被传染,患者由粪便中排出病原体,病原体将再次污染他人,这样的传染病就是肠道传染病。

手足口病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

呼吸道传播

生活接触传播(污染的手)

易感人群:5岁及以下儿童。

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

高发季节:全年均有发生,南方地区春夏季为高峰期,秋冬季为次高峰。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黏膜或咽峡部出现散在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完美的病毒——诺如病毒认识鼻病毒

鼻病毒(rhinovirus,RhV)于年由Pelon等科学家通过组织培养等方法从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分离获得。目前已经鉴定出多种的鼻病毒,是人类病毒中血清型最多的病毒。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该病毒是引起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罪魁祸首,将近半数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感染是由鼻病毒感染引起。

该病毒传染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飞沫和气溶胶传播;另一种是通过被污染的表面传染,包括直接人与人接触传染。

鼻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并且是普通感冒最重要的病原之一。大约有10%~20%的成年人感冒是由鼻病毒感染引起,而婴幼儿感冒有15%~30%是由鼻病毒导致。潜伏期为2~5天,感染持续时间约为7天

人体感染后所引起的症状主要有:咽喉痛、流鼻涕、鼻塞、打喷嚏、咳嗽、声音嘶哑,体温多不升高或略微升高,有时还会伴有肌肉酸痛、疲劳、乏力、头痛、肌肉无力、食欲减退、头晕等症状。鼻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通常只需要适当的休息及对症处理,一周左右即可痊愈,少部分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后病情相对较重,如婴幼儿、老年人,可出现支气管炎、肺炎等。

病毒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但维持时间短,不同型鼻病毒之间很少交叉保护,因而人可多次患感冒。由于鼻病毒类型多,尚未研制出有效疫苗。

如何预防鼻病毒

1、勤洗鼻,少挖鼻:如果家里有人感冒,那么他经常触碰的东西都有可能沾上病毒,我们接触到这些东西也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需要我们养成勤洗手、勤洗鼻、少挖鼻的良好习惯,避免鼻病毒及其他流行病菌有在鼻腔感染的机会。

2、流行感冒高发期间少去公共场所:流行感冒高发期间尽量少出门,出门也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与病毒亲密接触的机会,更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孩子的免疫力比较弱,很容易感染病毒,而且小孩子生病治疗较为复杂。

图文来源:株洲市荷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审核:欧阳海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whmm.com/zcmbjc/1565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