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春季传染病防控小课堂三腮

春季传染病预防

——腮腺炎

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容易发生过敏、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前两期春季传染病防控小课堂带家长朋友们详细的了解了春季流感、疱疹的来源与预防。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进入小课堂第三节,一起学习关于腮腺炎的防控小知识吧!

病毒来源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传播途径

病人是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垂直传播(母婴传播)。

主要症状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腮腺肿痛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张口、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10%~15%的患儿仅有颌下腺重大,舌下腺感染最少见。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并可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咽及软腭可有肿胀,扁桃体向中线移动。腮腺肿胀大多于3~5天到达高峰,7~10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腮腺肿大时体温升高多为中度发热,5天左右降至正常。病程10~14天。

易感人群

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

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接触者一般检疫3周。

2.被动免疫

给予腮腺炎高价免疫球蛋白可有一定作用,但来源困难,不易推广。

3.自动免疫

生后14个月常规给予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途径皮下注射,还可采用喷鼻或气雾吸入法,接种后可出现一过性发热,偶有在接种后1周发生腮腺炎者。

温馨提示

当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时,请勿乱给抗生素或其他药品,家长应及时告知班主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对症治疗。

今天的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小课堂腮腺炎的科普到这里就结束咯,期待您的持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whmm.com/zcmbjc/1579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