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这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但随着气温的回升,春天也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阶段,幼儿免疫能力低抵抗力差,容易被病毒侵体。因此,这个时期要特别注意预防幼儿传染病的发生。
一、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人在一年中可反复患几次。一般症状轻,病程短,病后免疫力较弱,所以容易发生再感染,幼儿疲劳或受凉,在体弱时最易发生“上感”。春季又是小儿患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幼儿(尤其是体弱儿),生理机能调整速度缓慢,更易诱发疾病。
注意事项:
家长应根据天气变化,适时给幼儿增减衣服,防止风寒等症侵袭,同时要加强幼儿的体育锻炼,增强幼儿肌体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增强体质。
二、肺炎
肺炎会引起咳嗽、呼吸短促、发烧、呼吸频率加快中的一种或是全部症状。一旦宝宝的感冒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时,尤其是身体虚弱的宝宝容易从感冒发展为肺炎。
注意事项:
如果孩子患感冒或者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尽量让他与其他孩子隔离,避免传染;室内经常通风;保护孩子不会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如有可能,让孩子注射预防肺炎的疫苗,也是预防宝宝得肺炎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腮腺炎
本病多发生于5-10岁的儿童,它是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腮腺肿痛、食欲下降等,一般潜伏期为2-3周,应对病人进行隔离,消肿一周后,就不会传染。
注意事项:
1、发现腮腺炎应立即隔离,卧床休息。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如柠檬汁,果汁,可乐等碳酸饮料)。因为这些食物易剌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局部疼痛加剧。
2、多饮开水,保持口腔清洁。
四、流脑
全称流行性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末春初,其病情发展极快,症状为出现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颈项强直等状态。
预防措施:
1、及时给儿童接种流脑疫苗;
2、增强卫生意识,注意自我保健,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五、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俗称“出疹子”。首先表现为发热、两眼发红、流泪、怕光,发病后3-4天身体逐渐出现红色斑丘疹。先出现在耳后,逐渐蔓延到脸部、胸部、腹部、手和脚;2-5天皮疹出齐,这时症状最重;再过5天皮疹消退,症状减轻。
注意事项:
孩子得了麻疹如无并发症应在家中隔离,注意病儿的皮肤、眼睛、口腔、鼻腔的清洁。如果孩子皮疹加重,或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如出现嗜睡、精神差、拒食、面色不好等),医院复诊。
六、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孩子感染到水痘病毒之后,会先有十天到二十天不等的潜伏期才会发病。在孩子出疹子的前一两天,会有一些类似感冒的前驱症状,接下来会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
注意事项:
关于水痘病人的治疗,一般抵抗力正常的孩子并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家长要注意:
1、避免直接的阳光照射,因为阳光照射会使皮疹加剧,让宝宝不舒服。
2、鼓励宝宝独自安静玩耍,并尽量避开那些还没有出过水痘的人。
3、将指甲剪短:有助于防止抓伤,引发感染。
4、出水痘期间如果宝宝出现恶心、头痛、呕吐、高烧3天以上不退等症状,医院检查。
七、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幼儿常发的一种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它是通过空气传播引起交叉感染,疱疹性咽峡炎的早期症状和感冒十分相似,表现为突发高烧,孩子会出现嗓子疼、流口水、厌食等症状。检查时,可看到小儿咽部充血,咽腭弓等处出现多少不等灰白色疱疹。
注意事项:
发现孩子有手足口病,医院诊治,并按医生的嘱咐服药,并卧床休息。
注意:
1、对于患病宝贝,一定要从发病开始隔离7-10天,以免传染其他孩子。
2、虽然手足口症类似水痘,一般能很快痊愈,但也不可掉以轻心,要细心呵护,注意预防隔离,以防扩散流行。
幼儿园温馨提醒各位家长们:1、尽量少带孩子到人多、空气污浊的公共场合中去。
2、遵循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多注意休息。
3、饮食荤素搭配合理,多吃水果和蔬菜。
4、多饮水,促进代谢循环。
5、外出游玩劳逸结合,注意饮食卫生。
6、家中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衣物及被褥经常暴晒以达到消毒杀菌的作用,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几率。
济南白癜风专科医院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