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将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口腔健康的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与新学年的阳光一道而来的是第28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爱牙日的宣传主题为:口腔健康全身健康。
爱牙日专家支招保护宝宝乳牙“四步走”
1.即便喝母乳,清洁步骤仍不能少:喝母乳和喝配方奶的宝宝,都要避免边睡边喝奶,否则一样很容易蛀牙。幼儿对牙刷比较抗拒,妈妈用纱布沾一点含氟漱口水沾湿即可帮宝宝清洁、擦拭乳牙,或使用指套进行清洁。大约15个月开始,可使用儿童牙刷帮宝宝刷牙。
2.及早改用杯子喝奶:最晚一岁以后就应该让宝宝改用杯子喝奶,建议使用训练杯帮助戒除奶瓶;同时避免含着奶瓶边喝边睡,每次喝奶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
3.使用沟隙封填剂,减少蛀牙机会:有些牙齿上有凹凸不平的沟隙尤其是咬合面,家长很难用牙刷清洁,所以蛀牙很容易从这些缝隙开始,可请儿童牙科医生使用沟隙封填剂把沟隙填平,以利于清洁,减少蛀牙的机会。
4.牙齿有问题应尽早就医:在宝宝长第一颗乳牙时及时带到医生处检查,可在刚开始发生蛀牙时及时发现,并给予洁牙、涂氟,做好补救措施。要经常检查宝宝的牙齿,一旦发现问题,医院治疗。
牙不好影响容貌及全身健康
1、易患癌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牙龈疾病是头部肿瘤增加的重要原因。
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研究中心研究也发现,牙齿脱落比率高的人,食道癌发病率增加%,头颈癌增加68%,肺癌增加54%。此外,牙不好,口腔癌、舌癌等风险也会增加。
2、心脏病风险高
英国国民卫生保健系统和利兹大学的研究发现,年轻时有过严重掉牙史的人,死于心脏病的风险比那些掉牙数小于或等于4颗的人高出35%。
日本相关专家也指出,牙周炎所滋生的毒素和病菌能侵入血液,不仅会造成血小板凝固,还会直接在动脉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塞。
3、肠胃遭殃
首都医科医院牙体牙髓科主任侯本祥教授表示,牙不好,咀嚼能力便受限,老年人尤其如此。如果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便会加重胃肠负担。久而久之,胃肠道的分泌功能也可能受影响,出现胃痛、腹痛、腹胀、恶心、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
4、容易咽炎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口腔保健科主任吴永正说,很多年轻人睡前爱吃零食、烧烤等,但吃完又不及时刷牙、漱口,残留在牙齿和口腔内的食物残渣,给细菌创造了生存环境,时间长了,当细菌长到一定范围后,就可能转移到咽喉部,引发炎症。
5、记忆力受损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研究发现,牙齿数量越少、牙龈问题越严重,其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得分越低。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有两大原因,一是口腔健康差可能意味着饮食较差,有益大脑健康的营养摄入就较少;二是口腔疾病特别是牙龈炎,会在整个人体循环系统内引发炎症,从而影响认知功能。
6、容易令人抑郁
澳洲迪肯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牙齿好坏与抑郁症存在关联。研究人员分析发现,61%的受调查者有抑郁症状,同时在过去1年中牙齿有过不适感,57.4%的人自认为牙齿健康状况不好。
警惕牙齿发出的7个信号
1.突然牙痛——当心龋齿。
如果一颗或多颗牙齿突然疼痛,可能是已经出现龋齿。如果牙痛偶尔发生而且不局限于某个点,通常无需担心。
2.牙痛超过1周——牙髓疾病、牙根疾病。
如果牙齿疼痛,伴有冷热水疼痛,夜间疼痛,可能是牙髓疾病。如果牙齿持续咬合疼痛,可能是牙根疾病。持续牙痛伴有牙龈或腮腺肿胀,则可能是牙龈脓肿所致,应看牙医。
3.牙齿发黄——不漱口
喝完咖啡、茶等深色饮料最好立即漱口。另外,使用美白牙膏及洗牙都有助于改善牙齿发黄问题。
4.牙齿松动——刷牙不正确
清洁牙齿正确方法包括:每天刷牙两次、用牙线清洁牙缝、每年洗牙两次等。
5.牙龈出血红肿——当心牙周炎
牙龈出血红肿症状持续一两天,不用过于担忧,常刷牙即可缓解。但如果牙龈经常出血红肿,最好看牙医。
6.牙龈疼——牙刷毛太硬
如果吸入冷气、喝热饮或冷饮时牙龈疼痛,则可能是龋齿、牙龈萎缩。可以换个软毛牙刷试试,不要过力刷牙。若疼痛处出现红点或白点,持续1周以上,医院检查。
7.牙龈溃疡——少吃酸、辣、烫食物
如果溃疡疼痛感两三天就消失,则没太大问题。如果溃疡持续时间长,则可能是缺乏维生素A,建议多吃些菠菜、胡萝卜等食物。
护牙五大误区
1、忽略刷牙细节
刷牙时不要左右来回“拉大锯”,而是要采用“画圆圈”的方法,让刷毛与牙齿、牙龈成45度角,使牙刷毛的一部分进入牙龈与牙面的间隙,另一部分伸入牙缝内,以画小圆圈的方式活动。刷牙水以35℃~36℃为宜,刷前牙刷不要沾水,也别用水漱口,这样能减小牙刷、牙膏与牙齿的摩擦。
2、不注意牙床卫生和牙龈变色
口腔中的细菌有百余种,如果不重视口腔卫生,就会在牙床上繁殖,引发牙龈炎、牙周炎,甚至牙齿脱落等。健康的牙龈是粉红色,边缘贴合在牙面上。
如果牙龈变成红色,边缘肿胀、增厚、看上去变软了,最明显的是出血了,就说明牙龈有问题。横着刷牙、牙刷太硬都会伤害牙龈,应用软毛牙刷画圈刷。刷牙后洗净右手可做个“牙龈按摩”:将食指放在牙龈黏膜上,来回移动按摩数次,结束后漱口。
3、意想不到的坏习惯伤牙
国外研究发现,不爱运动、不吃早饭、吃零食、喝饮料等习惯也会间接伤害牙齿。
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研究发现,有焦虑、抑郁等症状的人,口腔健康状况较差,更易掉牙。这可能与他们压力过大,影响免疫系统等因素有关。
吃完饭马上刷牙会损害牙周,最好饭后半小时再刷。
4、缺牙不补、无牙不刷
医院口腔修复科主任王贻宁说,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缺牙,都应在3个月左右修复好,因为长期缺牙会导致牙两侧的牙齿出现倾斜、移位,严重者甚至造成一侧牙失去功能,还会增加牙周病、龋病的发病率。
此外,还有很多人牙齿掉光后,就不再山东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的发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