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是个什么样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今天咱们继续讲黄帝内经·素问·第46篇,病能论。

上面那个字现在是念能,是个通假字,通态度的态。所谓病能就是指的病态。病态那就是指疾病的形态,疾病形态就是包括脉象,症状等等这些表现于外的一些现象。

整个这一篇病能论,就讨论了一个胃脘痈,颈痈,睡眠不安,阳厥,酒风等7种疾病的形态。其中有几篇像酒风病的病因病机到现在还有争论。就说具体这个病因病机它上面说的比较简单,其实现在还是有争议的,好多都是。

为什么会有争议?就说黄帝内经在流传下来的过程当中,有文字记录往下流传的过程当中,最开始是竹简嘛,竹简往下流传就容易散落,杂乱,当人找到的时候就已经散成一堆了。那怎么去组合这篇文字呢?就没有个次序,所以一定是有失误或者遗失的地方,或者是错简的地方。本来这一条简不在这个位置,把其他的安进去了,碰巧也能说得过去,但是是有漏洞的,也有这种现象。

所以一部经典流传下来,一部分是靠口口相传,像一些少数民族的现象,以说唱形式往下流传。我们汉族的文化,成熟比较早,文字很早就往下流传,但是在流传的过程当中,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周折和波折。所以不同民族不同的文化,也有它传承流传的一个命运。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医学,经历了这个历史沿革的变化,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生息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了近现代,逐渐的没落,就是让西方医学冲击,一味地全盘接受西方医学,最后导致中医中药逐渐没落。人类的医学经过全盘接受西医学,特别是中国全盘接受西学,行走了几十年以后,又发现了许多缺点和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且又发现了中医该有的地位和使命。

这样一来,在近几年中医学不仅仅是在中国,在世界医学上又逐渐地抛头露面,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这条路毕竟是很艰难的,因为中医学也有它一些晦涩难懂,而且运用它需要好多年的经验,这样的情况,所以学习和流传都比较吃力。目前中医学正在一个恢复期。

前几天网上头,这不是开奥运会嘛,有那个游泳的世界冠军,身上拔了许多的火罐印,人们说是叫中国式纹身。调侃嘛,说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正在被世界越来越认可。其实这个拔罐术在中国历史悠久,老百姓这也算是一种家常常用的便捷的一种治疗方法。中国的东西往往是被世界一披露,这就成了好东西了,放到我们这里边来就好像是没人看。

前些年还有一个,也是体育界,谁?好像是姚明。姚明的脚踝反复的扭伤拉伤,很严重要做手术治疗。最后是用中医也是泡洗和一些其他的方法治疗,也是引起了报道,引起了热炒。当时我记得一篇文章题目叫,姚明的一只脚挽救了中医。最近的题目最多是中国的拔罐术正在风靡世界。

其实在中医上,这都是很简单很普通的一些事情。为什么人们又突然大篇幅去提倡,或者是想办法去写这些文字呢?说明一种渴望,也说明一种无奈。中医没有被大力的推行和认可。

但是从去年到今天,国家出台了好多扶持中医的政策,让人看到了一些希望。据研究人员说吧,说是未来的世界是中医的时代。中医能够解决好多的问题。从目前来说,我们东方这个地区,人的思维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所需要的医疗体系,中医是非常符合的。所以我们学习一点中医,了解一些中医,对我们的身心生活和健康是非常有益处的。

我们把话题收回来,扯的有些远了。黄帝内经第46篇,病能论的第一段,就论述了胃脘痈和睡眠不安的症状和机理。关于这个胃脘和睡眠不安,我们在以前黄帝内经的其他篇章就学过一个,我记得让大家记住,叫胃不和则卧不安。今天的我们一会还会讲到,睡眠不安的症状和机理。大体的机理有相似的地方。

黄帝问,患胃脘痈的病人应该用什么方法诊断呢?说你怎么来诊断有胃脘痈。痈,就是我们所说的肿块化脓等等这类叫痈。

岐伯回答,诊断这个病应该是先检查胃脉,胃脉的脉搏往往是沉而细的。脉搏沉细就表示胃气上逆,胃气上逆,就会见到人迎脉脉搏跳动很旺盛,就说明体内有热。人迎脉是胃脉经过的地方,由于气逆而跳动过于亢盛,就反映出热邪集聚在胃口而不得发散,所以胃脘部发生痈肿。

我这儿再给大家延伸一下,首先这个胃痈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解读的,一直以来,我对这个胃痈也问过一些大夫啥叫胃痈,说胃痈和胃病胃痛有什么区别?所谓胃痈,我个人的认为,首先胃痈,说到痈一定是有脓血才能称之为痈。应该这样说胃痈是胃病的一种,而这个胃病,据资料所记载,就说你这胃部开始有其他病,后来厉害了,胃部有肿胀疼痛,甚至有的人有呕吐脓血。为什么叫痈,痈就是有化脓。

在现在的情况下,这个胃痈症不多见,我还没见过这个人胃病厉害到呕吐脓血。但是有没有这种情况?有。什么病?你比方说胃癌就有这种情况。你比方说上消化道的溃疡,以及恶变。

那么黄帝内经在这儿就说是怎么诊断了,诊断胃的脉是沉而细,但是只要是脓肿它一定是热毒,那么这个向上逆起来的热气,就会引起人颈部的人迎脉异常搏动旺盛,也就是说诊断胃痈。第一胃部有胃痈的症状,有肿胀疼痛,诊查脉象有沉而细的脉象,但是颈部人迎脉搏动亢盛。这是胃痈病的一个诊断依据。也就是说这个热邪聚集在胃口,然后发生胃痈。

黄帝问,有的人睡眠不安,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是人体的五脏受到七情劳倦的影响而有所损伤的缘故。要等到损伤恢复,精神有所寄托,才能安睡。所以一般人是无法猜出他是得的什么病。

意思是什么呢,有的人睡眠不安,为什么不安呢?睡眠不安,一定是五脏出现了问题,不论是哪一脏。说为什么五脏出现问题就是睡眠不安呢?我们以前学过,应该知道,我们五脏是藏神的,对不对?是藏精气的。就说我们五脏里边是安住精神的一个场所。这个场所有问题啦,那么里面的精神就不能安稳,不安稳人就睡不安稳。那么我们知道我们五脏里面藏有精,有神,有魂,有魄等等。就比如让你睡在一个破烂的小屋子里面,刮风漏雨,你怎么睡得安然呀?

黄帝问,有的人不能够仰卧,为什么?

岐伯说,肺脏在各脏的位置是最高的,同时肺脏的面积也比较大,它覆盖在其他的各个脏,就像一把雨伞似的,其他脏器全在它的下面。如果这个肺脏受邪气,而且这邪气特别的充盛,就会使肺脏中脉络胀大,这个络脉胀大以后,就让人不能仰卧。

这个我们可以知道的,一旦这个肺叶肿胀的时候,你睡平了以后,周边胸廓就会产生一个挤压,呼吸就会产生问题。所以人就根本睡不平的,所以你比方说肺部发炎的时候,人大部分是半仰卧,背后靠一点东西,半仰卧的休息。

下面的一段,就是论述了这个厥病和颈痈的症状和病因病机。厥病呢,我们在前几天就学了厥论篇嘛,就说气血逆乱所引起的病症。

黄帝问,患厥病的病人诊察他的右手脉搏沉而紧,但是左手脉搏浮而迟,不知这个病变是在什么部位?

岐伯曰,如果是在冬天,右手脉本来就是沉而紧的,这个是与四时气候相适应的。但是左手脉却反常,浮而迟。这就是与四时气候相违背的。如果左手脉见到浮而迟,那病是在肾,且与肺脏也有很大的关系。这个病人应该还有腰痛的症状。

黄帝就问,为什么是这样呢?

岐伯说,足少阴经贯穿肾脏并且向上联络到肺脏,如果在冬天见到浮而迟的脉象,这个就是肾气不足,肾脏有病,所以有腰痛。

我在这儿再给大家延伸一下。我们以前大家应该知道,我们的脉象是符合四时的,春天弦脉,夏天洪脉,秋天毛脉,冬天沉脉。到了冬季,如果我们是沉而紧的脉象,这是正常的,因为我们是符合四时阴阳变化的。但是在这儿出现左手的肺脉浮而迟,这就是反常的脉象。出现浮而迟,说病变是在肾,大家记住,所有这种反常的,只要是在冬天出现浮脉的,普遍都是肾不纳藏。

肾不纳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虚,它无法闭藏,无法比较好的闭藏。所以会出现浮脉。

而且这个浮脉出现在肺脉,那就是同时肺脏也有病。所以这样的病人除了有肺气不足,其他的肺病,一定还有腰痛的症状。

在临床当中尺脉,或者是在其他季节发现有迟脉,尺脉发生迟的这种脉象,一般都是指肾寒,肾阳不足,普遍都有腰痛的这种现象。这个是临床当中脉学脉象的一个常识可以说是。

帝曰,善。讲的对。

患颈痈的病人,有的采用砭石方法治疗,有的采用针刺针灸的方法治疗,都能治好。那么哪种方法是正确的?

颈痈,就是颈部的肿块,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腮腺炎,淋巴肿大等等这一类型的肿痛病。这类型的病有的是用针灸来治疗,而有的是用砭石,砭石是干什么的,就是切割的,是古代的一种切割器。切割它不是把肿块整块切掉,是刺破放脓血的方法。

岐伯说,这些病的病名虽然相同,但是疾病的程度不同。

如果是那种因为气郁停滞而形成的痈肿,就应该用针刺的方法,来开泄郁滞之气。

如果是那种邪气特别亢盛,血液停聚在局部形成的痈肿,就要用砭石治疗,泻出淤血。

这就是所谓的同病异治。

所谓的同病异治,是中医的一大特色,就是说同一种病在不同人的身上具有不同的情况,我们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中医上有异病同治,有同病异治。刚才我们说的就是同病异治。就是同样的病不同人的身上,情况不一样,病因病机有差异,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治疗。还有叫异病同治,就说两种病不同人,但使用的一种方法来治疗。为什么?就说它的病因病机是一样的。你比方说有一个人是咽喉疼痛,我们用了清热泻火解毒的药物方法来治疗。另一个人不是咽喉疼痛,是耳朵疼痛,也是火热引起的,病因病机一样,我们也是应用了同样的清热解毒泻火的方法来治疗的,甚至用的药都是一样的。

所谓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样灵活的方法,取决于我们对疾病的审查辨症的准确性。

下面的一段就论述了一个阳厥病的症状,病因病机以及治疗。阳厥病也就是热厥病嘛!

黄帝问,有的病人会出现发怒狂躁,这是怎么产生的?

岐伯曰,这是由于阳气逆乱造成的。我们前几天在厥论篇里面就讲过,热厥病阳气过分亢盛,导致人发生癫狂烦躁,甚至不省人事。

黄帝问,为什么阳气逆乱就会使人发狂?

岐伯说,是病人突然受到了严重的精神刺激,并且又不好解决,所以就容易发生狂躁。这种病的病名就叫阳厥。

黄帝又问,怎么知道是阳厥病呢?怎样去诊断呢?

岐伯说,正常的情况下阳明经脉搏动明显,太阳少阳经脉搏动不明显,本来应该搏动不明显的经脉现在搏动明显,而且频率很快,这就是阳厥的症候。

在这里我再给大家延伸一下,要不大家听不懂,正常情况下,足阳明胃经的一些特定部位经脉的搏动是明显的,我们以前学过三部九候嘛。而太阳经中的像委中穴,昆仑穴,以及少阳经脉的听会穴,悬钟穴,这些地方的脉搏搏动应该不明显,但是现在却搏动很明显,三部九候嘛,也就是有一个全身辩证法,特殊的病情要进行其他部位的脉搏诊断。这个时候他反应很明显,而且这个人的的精神状况也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就可以诊断为阳厥了。

黄帝问,怎么治疗呢?

岐伯说,禁止病人进食就能痊愈。什么意思呢?岐伯就说,饿他,饿他三天就好了。因为食物进入胃中,经过消化吸收就会助长阳气,因此要禁止病人饮食就会痊愈。然后再给病人服生铁落饮,因为生铁落饮有迅速将气的作用。

黄帝说讲得对。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延伸一下。就是说因为情志不舒,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打击,人有些精神不正常,怎么办呢?大家要记住,首先别给他饭吃。包括我们自己也是,受到了什么事情的打击,以及突然的精神刺激惊吓甚至痛苦,或者是你在家里突然吵架大怒,生大气,大家要记住,别吃饭,饿上一天。因为人的精神一旦刺激以后,情绪波动,肝胆就会妄动,心神不宁,就会导致胃部消化很不正常,如果你吃了饭就会容易留下一些病根。

如果这个人情绪波动很厉害,就像刚才所说的,已经精神发狂产生阳厥,在禁止饮食的情况,要服用生铁落饮。生铁落就是过去铁匠铺打铁飞溅下的铁削,这个生铁洛有降逆清心除烦的作用,因为它是重坠的东西,在这里用生铁洛饮就是来清降胸中受到精神刺激以后上逆的热气。这是黄帝内经上所用的,在后世就是把生铁落饮又加了贝母,胆南星,橘红,远志,石菖蒲等清心利湿开窍醒神的这些药,用于治疗人的精神不正常的狂躁烦躁这类疾病。这个生铁落饮在现在的临床当中,还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方剂。

下面的一段论述了酒风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有的病人全身发热,疲乏无力,四肢沉重,出汗多的就像洗浴一样,还怕风,气短,这是什么病?

岐伯说,这种病叫酒风。

黄帝问,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可以用泽泻和白术各十份,糜衔五份,混合在一起研成粉末,每次服三指撮,饭前服用。

这个后世对酒风病有各家的论述。但是从它的症状我们可以自己加以分析。现在我以个人意见给大家分析一下,因为他说的很简单。这个病全身发热疲乏无力四肢沉重,发热先不管它,疲乏无力四肢沉重,我们知道脾主肌肉四肢,所以首先这个病一定是和脾有关系的。而且这个人出汗很多,出汗很多有一个什么情况呢?就是气虚固摄不了汗液,另一个是湿气很重。当然脾虚的人湿气重的人刚刚符合,身体乏困,汗出而多。

而且这个人又怕风气短。怕风者身体一定是受风的。气短,如果是咳喘气短,我们就会想到一定是有肺系的病症。而它这里所说的恶风气短,就是说气不够用,我们叫气虚。有的人气虚,说话都气不够用,但是他不存在咳喘。

综合这些症状我们来分析,这个人应该是脾虚湿盛,中气不足,出现汗出乏力,恶风,气短。鉴于这种情况,我们的治疗应该是健脾利湿。所以你看它这里用了泽泻,泽泻是利湿的,利水渗湿,白术大家都知道是健脾的。同时用了糜衔,糜衔这味古药,味苦,性平,是治疗风湿病厉节痛这些病的一味药,也是祛风祛湿的。

所以我们就分析酒风的病因病机,应该是脾虚湿气盛同时伴有受风的症状。也就是说有风与湿夹杂,同时伴有脾虚的一个病症。这个病就类似夏天人们中暑的一个症状,怕风又感觉冷,又蒸蒸汗出,又全身乏困疲软,很类似于夏天的暑湿感冒,非常相似。

而且治疗的药也很简单,就三味药。而且量也很有趣,每次喝三指撮的量,也就是三个指头捏一点的量,大约就是5g到7g的药量。这和我们现在的散药一样,我就挺能服散药的,大致每次服5g,一天服两次。

最后一段就论述了几种脉象的诊法,以及中医史上五部古医书的命名以及它的内容。

所谓深按,也就是你在浮中沉部取脉的时候,在沉处才能取到细小的脉,脉象在指下感觉非常细小,如针如线一样,如果使用按摩和推拿的方法,脉气仍然聚积不散,这就是一个坚实的脉象。如果脉象搏动有力的就是大脉。它在这里说的很简单,就是说了一个坚脉和大脉。大脉就是你一把脉就感觉到搏动有力,很宽泛很大就叫大脉。坚脉就是又深又细,指下就像一根针,线那样,而且很沉才能取到,而且这个脉通过按摩以后,应该气象和畅有所缓和的,但是你按摩以后摸脉还是那样沉而细的,就叫坚脉。在这里它说的比较笼统,坚脉和大脉两个脉象。

下面它就说了几本书,每本书是说什么内容的。

《上经》是讨论人体与自然界宇宙关系的。

《下经》是论述疾病发展变化的。《金匮》是讲如何诊断疾病决断生死的。

《揆度》是专门论述切脉来判断疾病的。

《奇恒》是记载各种异常和奇怪的病变的。

所谓奇就是指不受四时季节的影响而死亡的,所谓恒就是指随着四时季节气候变化而死亡的。所谓揆就是指切按脉象以推求疾病的所在以及病因病理,所谓度就是诊脉所得到的诊断的结果。再然后就结合四时气候对人体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推断疾病的轻重。

这样它就分别说了《上经》《下经》《金匮》《揆度》《奇恒》这几本经典古医书分别所讲述的内容,也就是古代的生理学,病理学,脉学,以及奇恒,也就是杂病学。这些书我们现在已经见不到了,也就是说已经失传了。只是在后世的医书典籍中有个别地方有所提到,据说有些医书就是根据这些书写成的。但是原书都已经失传。

总之,病能论篇,让我们认识了一下胃脘痈,脖子里的颈痈,以及睡眠不安,阳厥病,酒风病这几类病的一个比较笼统的病因病机,甚至还有几个方剂。这些我们都了解一下,大体知道这些病大体方向是怎么来的,为我们以后具体的学习真正的方剂和疾病理论打下一点基础。我们今天就把第四十六篇病能论串讲完了。

下一篇是奇病论,所谓奇病就是泛指一些不常见的疾病。

好,我们今天的串讲结束,谢谢大家!

讲课语音记录编辑:善光傲雪寒梅飞鸿踏雪泥

香林信步,执业中医师,传统中医文化践行者,古丝路香文化传承者。这里是了解学习中医经典的安静之处。







































北京治疗白癜风术需多少钱
北京手术治疗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whmm.com/zcmbwh/8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