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我们在这一年见证了:SARS-CoV-2暴发和全球流行;医疗体系在疫情下快速反应,几近崩溃,又自我调整;流行病学家、公共卫生专家、遗传学家甚至建模专家都在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搏杀,并且表现出色;我们在病毒测序、核酸检测、疾病治疗和疫苗研发等方面都以史无前例的高效率推进工作……科学研究快、快、快
新型病毒的大流行总会给与其相关的科学领域带来短时间内的升华,而科学家在这些重要领域已经积累下的硕果也确实在强敌来临时建立奇功。
过去15年间,人类的一项最重大科学进步便是在病毒基因组测序方面的突飞猛进。如今的科研人员能够快速、经济、高效地破解新型病原体的遗传信息。
流行病学家甚至早在SARS-CoV-2大范围传播以前就确定了病毒基因组序列。且不说一百年夺走万人生命的西班牙大流感病毒迄今仍“身份”存疑,要知道年底暴发的SARS,也是直至年5月(7月病毒消失)才公布完整基因组。这种飞速不仅体现在破解遗传代码,还体现在对抗新冠病毒感染人群的多个环节中,科学家快速开发SARS-CoV-2诊断试剂盒,进而快速确定感染者,然后快速追踪其他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掌握病毒的传播情况和方式。
相比SARS,新冠病毒进化出两大生存优势,更利于其传播。一方面,它在引发无症状感染方面得心应手,可潜行于人群中不被追踪到。另一方面,它能附着在气溶胶载体(直径通常在1~10微米)上,长时间(往往是数小时)停留于环境,扩散可能性大大提升。
在年的西班牙大流感中,许多西方国家大力推行严格的口罩令(甚至有人因不戴口罩而遭到政府人员枪击),不过一部分人对口罩的实际效果及其不便之处提出质疑,甚至有激进的反对派成立“反口罩联盟(Anti-MaskLeague)”。
此次,科学家用多项研究确证了戴口罩的重要性,用科学试验结果告诉民众,那些传统对付流行病传播的办法真的奏效:可以减少病毒传播,减少患者人数和死亡事件。尽管这些研究并未引发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