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能让生活恢复正常吗中美疫苗有什么区别

原标题:疫苗出来了,我们离正常生活还有多远?

编者按:圣诞前夕美国第一批疫苗的批准上市和陆续接种仿佛是最好的新年礼物,让世界对年打败新冠病毒有了期盼。可是随着英国发现了病毒的变异,普罗大众的疑虑也随之而来,历史上第一次如此快速研发的疫苗到底有效率怎么样,有什么潜在的副作用,对变异的病毒能否不变应万变。打还是不打,与其跟着哈姆雷特喃喃自语,不如听听我们的专业编辑周洁对业内专家的访谈。

回顾,新冠疫情已经导致一百八十多万人死亡,八千多万人感染以及高达数十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仅仅在美国,就有三千万人在疫情中失业,七千万人全职远程工作,以及数千万学龄儿童远程学习。在这场席卷全球的灾难中心,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疫苗,因为只有疫苗才可能从源头上阻断病毒的传播,让我们回归正常生活。

千呼万唤始出来,过去的一个多月以来,关于疫苗的好消息频出。Prifzer和BioNTech研发的疫苗接连在英国、加拿大、美国和欧盟获批。Moderna研发的疫苗也获得FDA批准,成为在美国上市的第二款疫苗。中国的疫苗也走出国门在阿联酋和巴林获批,并于12月31日在国内正式获批上市。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开始有序接种疫苗。

这一期,我们请到了王炼博士做嘉宾,和大家聊聊疫苗。

嘉宾简介

王炼,北京大学生物系本科,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先后在BoehringerIngelheim和雅培(ABBOTT)上海从事早期药物的研发,是多个研发项目的负责人,并在雅培上海研发中心任高管。二十年的医药行业经验涵盖生物免疫、心脏病、神经科学和癌症方向。现自主创业,致力于开发癌症个性化医疗的生物诊断仪器。

以下来自于对王炼博士的采访。

访:疫苗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呢?

王炼:疫苗是一个很大的领域,我本人并没有直接做过疫苗研发。但毕竟在生物医药界待了这么久,对疫苗原理和研发途径能够充分理解。

要讲清楚疫苗的科学原理,可能要先讲一讲人体的免疫功能。这个世界上,有各种细菌病毒随时会来骚扰你。身体的免疫机制可以认出外来的坏家伙,出动免疫细胞来攻击它们,把它们吃掉。可是,如果病毒逃过这些免疫细胞,开始大量复制,新产生的病毒就会侵染身体里的正常细胞,并把这些细胞变成“病毒工厂”,产生更多的病毒,这时人体免疫系统会加大工作力度,并伴随发炎症状。这次病毒能导致肺炎的症状,正是因为病毒能够侵染肺部的细胞,引发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

如果是新病毒,成千上万的病毒无法一下子被当时现有的免疫细胞消灭,免疫系统就只能放大招,“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地清除被感染区域的细胞,从而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在这个‘放大招’的过程中,免疫细胞可能敌我不分,攻击自身细胞。这次病毒导致的各种并发症,过激免疫反应是很大诱因。

如果是认识的病毒,那通常来讲,情况就好多了。有一种免疫细胞叫记忆细胞,它有一个功能:一旦发现病毒,它就会记住病毒的模样,下次再发现同样的病毒,它就会警告你身体的免疫系统:“这个病毒又来了!”,让你的免疫系统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针对这个病毒的抗体。这些抗体可以很快地识别大量病毒,并且和其他的免疫细胞一起把病毒抓住,就可以迅速把病毒杀死,防止大规模的扩散。免疫系统也不用产生”放大招“的过激反应引起大量正常细胞和病毒同归于尽,从而大大地减小重症和并发症的发生。

疫苗可以模仿病毒的样子进入人体。所以,疫苗的作用就是用一个不能复制的假病毒或无害的病毒片段来刺激免疫系统,这样等真正的病毒进入身体时,你的免疫系统就可以很快地做出反应,定向快速地消灭这个病毒。这样被感染者就可以不得病或只有轻症。

访:能否给我们简单科普一下市场上的这几款疫苗?

王炼:Moderna和Pfizer的疫苗其实是一类,它们都属于mRNA疫苗。mRNA是一种核酸,m是指messenger,所以mRNA又翻译为信使核酸。mRNA可以作为模板,批量生产蛋白质。新冠病毒表面有一种蛋白叫做棘突蛋白(spikeprotein),有时候也被称为S蛋白(Sprotein),它能够结合人体细胞的受体,辅助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编码S蛋白的信使核酸进入身体以后,细胞可以根据mRNA的序列生产出S蛋白。S蛋白是病毒用来结合人类细胞的,并没有其他病毒的功能,所以仅仅靠它不可能复制出病毒来。但是,它却可以让免疫系统认识新冠病毒,所以理论上有很好的免疫效果。

中国上市的是灭活病毒。这是疫苗研发常用的一种方法。“灭活”就是指提取真正的病毒,把活性灭掉,再打入人的身体。病毒活性已死,却仍大致有病毒的模样。所以它不会产生疾病,但是能起到免疫效果。

大家可能也听说过牛津大学研究的一款疫苗,牛津-阿斯利康(Oxford/AstraZeneca)。它将S蛋白的序列装入一种能进入人体、但不能致病的”假病毒”。这种“假病毒”也被称为病毒载体。病毒载体进入人体后只表达S蛋白,而没有病毒的其他功能。和mRNA疫苗类似,S蛋白在人体细胞中的表达会让免疫系统认识新冠病毒,从而产生免疫效果。陈薇将军和俄国使用的疫苗也是类似的原理。

访:不同类型的疫苗是不是也有不同的优点和风险?

王炼:确实。不同类型的疫苗会有不同的好处和风险。其实人类最早使用的疫苗是“减活病毒”。有些病毒在自然界存活时间很长以后,会慢慢变异使活性减弱很多。当时人类还不知道如何将病毒灭活,只能把自然发生的减活疫苗打入人体。大家熟知的卡介苗就是用这个技术制成。因为是‘活’的病毒被打入人体,自然就会有感染的风险和其他的一些副作用。

灭活疫苗是减活疫苗的进化版,从年左右就开始使用,所以技术成熟。因为所有的病毒成分都还在,所以细胞会根据不同的病毒成分产生出不同的抗体。抗体多样性是好是坏还没有定论。因为这个技术相对成熟,所以副作用相对来说可以预期,风险应该不大。灭活疫苗可以在四摄氏度左右储存和运输,不像mRNA疫苗对冷链运输的要求那么苛刻。Pfizer的疫苗需要负八十摄氏度,Moderna的疫苗好一点,也需要负二十摄氏度,对很多不发达国家来说,这是很难达到的运输和储藏条件。但是,灭活疫苗需要先培养病毒,再进行灭活,灭活不完全可能会有漏网的活病毒。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非常小心,制作工艺不能出差错。

牛津疫苗和陈薇将军的疫苗使用病毒载体。技术上也是很成熟的,产生只针对S蛋白的抗体,副作用可以预期。但可能是由于使用了病毒载体的缘故,暂时不如mRNA疫苗的有效性好。这款疫苗也可以在四摄氏度左右储存和运输,对很多不发达国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优点。

Pfizer和Moderna疫苗的好处是有效性很高,大家可能都已经听说,有95%的有效性。其实七月份的时候,FDA对新冠疫苗的期望值只有50%。这是第一次mRNA作为疫苗进入市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用mRNA制成的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副作用有一定的未知性。此外,冷链运输环节如果出问题,也可能使疫苗失效或者产生副作用。

访:因为mRNA疫苗是一款核酸疫苗,而核酸是遗传物质,有人担心病毒核酸会有一定的几率整合进人的基因组。你觉得这是一个风险吗?

王炼: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对人类来说,mRNA主要用做生产蛋白质的信息模板,并不用于传递基因。人的基因信息是以DNA的形式储存在细胞核里的,细胞核由核膜包围,和其他的细胞质分隔开。

mRNA进入细胞以后,在细胞质里面就可以进行蛋白质翻译。要让mRNA整合进人的基因组,需要满足很多条件:要把mRNA逆转录成DNA,要让逆转录的DNA片段进入核膜,要让进入核膜的逆转录的DNA片段整合进基因组,而不是待在那儿不动,等等。这每一个条件都是巨大的技术难题,自发发生的可能性是非常非常小的。

有些朋友可能看到最近Science杂志的一篇预印本文章,说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毒的部分核酸序列可能整合进病人的DNA。但mRNA疫苗并不是真的病毒,只是结合蛋白(Sprotein)的信使RNA,应该不至于严重激活体内的逆转录酶使mRNA变成DNA,然后再完成进入细胞核,再整合进人体DNA等一系列高难动作。即使真的整合,S蛋白只是结合蛋白,不是全方位的病毒感染。至于遗传,体细胞的DNA变化不会遗传,只有生殖细胞的基因变化会传给下一代。生殖细胞被保护在生殖器官里,而疫苗那一针打在胳膊上。综合以上原因,大家完全不用担心病毒基因被遗传的风险。

访:这次疫苗出来的这么快,有些人担心,是不是因为政治因素,大家追求速度,而牺牲了质量。毕竟历史上,好些疫苗都要十多年才能从研发到上市。你怎么看呢?

王炼:我想每个人对疫苗都有自己的观点。我自己在制药界做了十多年,我选择它做职业,因为这行业一方面有新技术的挑战,另一方面能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今年确实是很乱的一年,疫苗研发也被扯进了政治。很多人骂制药公司一切都是为了挣钱。但是,我想很多制药公司的科学家都是希望用新技术做出新药,真正造福人类,不敢胡乱编造。

很多人也对FDA有质疑,但FDA的审批流程有很多硬指标定在那里,必须按已经制定的规则走。因今年情况实在紧急,很多批复步骤不用排长队。也许这次因为时间仓促的关系,数据量还不够庞大,疫苗真正的有效性不到95%,而是90%或更低一点。但我相信这个疫苗是有效的,这个最本质的结论是不会变的。我不希望大家因为政治原因认为这个疫苗是编造、假造。全世界有多少科学家都在研究这疫苗,并审核已有数据,观察正在进行的接种效果。

访:那为什么之前的疫苗都要花很长的时间呢?流行性腮腺炎(mumps)疫苗是新冠疫苗之前最快的疫苗,从病毒样本采集到年疫苗上市也花了4年时间。

王炼:

腮腺炎疫苗的历史很有意思。腮腺炎本身并不是很严重的疾病,常见于儿童,症状是腮帮子肿,嗓子肿,难受几天就过去了。但一战和二战的时候,很多士兵感染了这个病毒,低烧,无力,需卧床而不能上战场,所以那时候就有人琢磨是不是该做一款疫苗,并提取出了病毒。但战争结束之后大家就不在乎了,没有人再做疫苗。年的时候,一位Merck的科学家的女儿得了这个病,他就从女儿身上提取了病毒来做疫苗。那时候减活疫苗的技术有巨大进步,靠着成功的技术,疫苗很快被培养出来。但是当时已经不是战争时期,腮腺炎疫苗没有多少市场。直到后来,风疹(rubella)、麻疹(measles)流行,大家把这三种疫苗合起来制成麻风腮(MMR)疫苗,才最终在年推向市场。所以疫苗从研发到上市,真的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是由技术的成熟度、临床试验的条件和市场的需要共同决定的。

埃博拉(Ebola)是非常致命的病毒,在非洲流行了好多次。陈薇将军做了埃博拉病毒的疫苗,但是她只做到二期,埃博拉流行过去了,就没有病人了,临床试验就做不下去了。没有临床实验数据,疫苗也不会获批。

这次新冠疫苗出来得这么快,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制作mRNA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都需要知道病毒的基因序列。以现在的技术,一旦病毒爆发,就可以分离出病毒,测出序列。年12月8号在武汉发现第一例病人,年1月10号科学家就知道了Covid-19的病毒序列。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用mRNA制疫苗虽然新,但mRNA技术并不是新技术。在九十年代我读书的时候,觉得用RNA来做药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它很容易被降解。但就有人不信邪,一直在研究怎样让RNA更稳定,怎样让RNA引入人体,算来也有几十年的研究,有了相对成熟的技术。十多年来,BioNTech和Moderna一直在尝试用mRNA技术做流感和癌症疫苗。年,BioNTech和Pfizer签署了协议,合作开发基于mRNA技术的流感疫苗。所以,制药公司在mRNA技术上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只是还没有合适的契机在疫苗上显示出功效。

一月份新冠病毒序列出来之后,德国的BioNTech很快就和中国复星签署了协议,合作研发疫苗,就是因为当时病毒在中国流行,疫苗研发需要在疫情流行的地方进行临床试验。没想到,新冠很快在全球大流行,美国也有了成千上万的病人。BioNTech与Pfizer也签署了协议,共同研发基于mRNA技术的新冠疫苗。大家可能听说过,临床实验非常烧钱、费时而繁琐。但这一次,疫情来势汹汹,全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whmm.com/zcmbyf/1586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