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妈妈们常因为宝宝的“小病小灾”心急如焚,但是大多数妈妈还是不愿意给TA吃药打点滴,因为“是药三分毒”,这说法地球人都知道。可是,宝宝的不舒服还是要治的,这时候一些民间的中医药方就派上大用场了。关羊羊特意总结了一些坊间流传,经科学验证比较靠谱的小药方,供妈妈们给自家宝宝对症选择。
芦荟叶治疗轻微烫伤、擦伤做法:掰开芦荟叶片,取其中的凝胶涂抹于伤处。
解密:研究表明,芦荟凝胶中有些成分能够促进小血管中的血液循环和杀菌。因此,用芦荟叶片中的凝胶涂抹伤口有助于伤口恢复,对于轻度的烫伤、擦伤、和软组织损伤都有效果。另外,芦荟叶子表皮之下的黄色乳胶可以用来通便。
小贴士:芦荟过敏者慎用。
竹芯、菊花应对宝宝眼屎多
做法:竹子芯加水熬,两碗水熬成半碗,分时段给宝宝服用适量。小菊花泡水擦眼睛,祛眼屎。
解密:竹芯、菊花在中医里都可有效去热。
小贴士:因为太过寒凉,宝宝的脾胃功能较弱,所以不宜喝太多。可让宝宝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脾胃积食。
姜葱熬水治疗初期感冒做法:姜片、大白葱头加两碗水,熬成半碗,趁热给宝宝服下,可以治疗期初感冒。(症状如浑身疼痛无力,咽喉疼,流清水鼻涕。)
解密: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葱白味辛,性温,能宣通上下阳气,发汗解表。两者具有发汗解表,发散风寒的作用,可以治疗轻微的风寒感冒。
小贴士:此方只能应对轻微的风寒感冒,对风热感冒(鼻涕发黄、发稠)起反作用,反而会加重症状。另外,姜汤对宝宝噪子的刺激较大,应注意浓度和用量。
盐蒸橙子止咳化痰做法:把橙子洗干净后,不用削皮,在顶部切开一小片,往露出的果肉上撒少许盐,再用筷子在果肉上戳几个洞,把切开的那片橙子重新盖好,放进碗里。碗里不用加水,直接放进蒸锅大火蒸熟,吃的时候把橙皮剥开,把橙肉和汁全部喝掉。
解密:橙子中性偏凉,可理气、化痰、润肺,淡盐水可以祛痰。橙皮里有两种成分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一是那可汀,二是橙皮油。那可汀是比较常用的镇咳药成分,现在西医处方里很多药物都会加入;橙皮油可以起到止咳化痰的作用。
小贴士:此法适合因肺燥引起的热咳(久咳不愈、痰发黄、较黏稠等),但不适合外感风寒引起的寒咳(畏寒、痰白且较清晰、咽部明显红肿、喉咙不痛却偏痒)。此外,过量的盐会影响宝宝的肾脏,所以不要连续经常使用,以免食盐过量。
柠檬蜂蜜防感冒,增强免疫力做法:柠檬洗净切成薄片,一片柠檬片一层蜂蜜,放在冰箱中储存,要喝的时候直接取出一片柠檬泡水喝。经常喝可增加免疫力,不容易感冒。
解密:柠檬可以清热化痰,具有抗菌消炎功效,且富含维生素C,对人体发挥的作用犹如天然抗生素,具有抗菌消炎、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效。蜂蜜有抗菌消炎、促进组织再生、促进消化、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保肝作用、抗疲劳等作用。因此柠檬蜂蜜确实有增强免疫的效果。
小贴士:因为柠檬过酸,蜂蜜过甜,宝宝或者大人都应该在饭后食用,在湿重的夏天少服用。
鸡内金治疗小儿积食做法:鸡内金即鸡胗的内皮,晒干后用料理机打成粉末,取适量扮入饭食中,可治疗小儿积食。
解密:鸡内金是家鸡的嗉囊的内皮(鸡杀后剖开洗净撕下干燥后可用)。性味甘平,可运脾消食,固精止遗。消食作用较强,可用于各种饮食积滞病症。
小贴士:小儿脾胃虚弱,不宜常用,易损伤脾胃。
艾灸治疗小儿腹泻做法:把艾条点燃,熏宝宝肚脐周围。10分钟左右看到皮肤微泛红即可,可缓解宝宝腹泻。
解密:灸法比较适用于脾虚腹泻和寒湿腹泻。在腹部的天枢、气海、神阙、关元等穴位,用间接灸或艾条熏灸,可抑制肠道蠕动,缓解肠道蠕动增快引起的腹泻,每日或隔日治疗多次,穴位可轮流使用。神阙用隔盐灸。隔盐灸指用纯净干燥的食盐填平脐窝,上置大艾炷施灸的方法。
小贴士:最好不要擅自在家给宝宝艾灸,最好是找专业艾灸的医生进行,避免烫伤宝宝。
仙人掌外敷辅助治疗腮腺炎做法:用仙人掌捣烂成泥,敷于腮处,用纱布缠起,可以减轻疼痛,加快恢复。
解密:仙人掌具有清热,消炎,解毒之功能,局部应用可以缓解或加快治愈腮腺炎。
小贴士:仙人掌只能起到缓解症状加快愈合的作用,不能完全代替药物,建议配合其他药物同时治疗。
扁鹊古方三豆饮助宝宝退热做法:黄豆20粒,黑豆、绿豆、白芸豆各15粒。按此比例多用也可。在锅内多放水,将四种豆子煮到稀烂,可加糖或蜂蜜,取浓汤少量多次温服。随煎随服,不可放凉或隔夜。尿量多、出汗的宝宝,不用加白芸豆(即成三豆饮)。
解密:黑豆性味甘,有活血、利水、祛风、清热解毒、滋养健血、补虚乌发的功能。绿豆性寒、味甘、无毒,含丰富的蛋白质。黄豆补中,补充津液。几种豆子煮成的三豆饮具有保养肌肤,清热解毒的功效,对宝宝发烧有很好的效果。
小贴士:豆类不易消化,易引起腹胀,因此煮前最好先将豆子浸泡2个小时,以便将豆煮烂,用豆汤代茶饮,不需要食用豆子,也不可隔夜饮用。
Tips宝宝的事儿是妈妈们的头等大事儿。当宝宝的小身板有点不舒服的时候,以上这些靠谱小妙方,妈妈们不妨一试。不过,再好的古方也要因人而异,因此给宝宝治疗,妈妈们一定要谨记更适合的才是好的。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