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传染病8张通缉令
盛夏炎炎,酷热难耐,宝宝的机体也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免疫力往往也会随之下降,此时不少传染病在高温的肆虐之下常常伺机“作案”,偷袭宝宝们的健康。
为了每个宝宝都能健康、快乐地度过这个夏天,儿童村幼儿园特请来了市二院的专家向家长们宣传如何有效抵预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幼儿园的保健医老师还特意整理了夏季常见传染病“通缉令”,力争全方位将宝宝夏日易感传染病一网打尽,同时提醒妈妈们只有多掌握一些预防传染病的知识,严加防范,方能全力狙击夏季传染病。
1号“通缉令”:手足口病
危险指数:★★★★★
◆发病原因: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EV71型病毒和CoxA16型病毒最为常见。
◆好发年龄:5岁以下宝宝最易感。
◆主要症状
1.病前1-2周一般有手足口病接触史,潜伏期大约2-7天。
2.多数患儿起病比较突然,常常出现发热、恶心,头痛,以手、足、口腔、臀部等发生疱疹为主要特征。
3.宝宝发病的初期症状一般是发热,体温38-39℃,热程约为2-7天不等,同时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4.口腔疱疹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以及咽、舌和牙龈等处,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可引起患儿口腔和咽喉疼痛,影响孩子的食欲,较小的宝宝常常表现为哭闹、拒食、流口水等。
5.手和脚上的疱疹多出现在手掌、脚掌以及手指、脚趾间的皮肤上,有时肘部、整个下肢甚至到臀部周围都可出现。
6.疱疹最初为米粒大小的红疹,很快在红疹的顶部形成小水疱。这些水疱疹的形态比水痘疱疹小,尤其要注意的是EV71型病毒的疹子更小,需仔细观察才会注意到;水疱的壁很薄,大多不痒,也不会结痂。
7.部分病例会迅速发展为重症或并发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一般地,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
◆防护宝典
1.预防该病应牢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衣被”15个字口诀,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完全可以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2.妈妈应给家中宝宝的个人卫生用具、玩具、餐具、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品定期全面进行清洗消毒。
3.当发现宝宝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时,医院就诊。根据医生诊断和建议,决定是否留家治疗或住院治疗。当宝宝被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等公共场所,避免传染给他人和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
2号“通缉令”:水痘
危险指数:★★★★
◆感染病因:水痘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出疹性疾病,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好发年龄: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尤以学龄前儿童多见。
◆主要症状
1.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全年均可发病。病后终身免疫。
2.病初1-2天可有发热,以后出皮疹。皮疹多发生在头面部、躯干及眼,口、生殖器黏膜处,四肢远端较少,呈向心性分布。
3.在病人的同一皮肤区域可同时见到红色小斑疹、丘疹、椭圆形水疱、结痂四种类型的皮疹,称为“四代同堂”,皮疹瘙痒感较重。
◆防护宝典
1.倘若无合并症的水痘,那么仅需要对症治疗即可。
2.勤换内衣,保持衣服,被褥清洁,用清水或消毒液洗浴,以减少继发感染。
3.宝宝的手指甲应剪短,并戴连指手套,以防抓破皮疹而继发细菌感染。
4.水痘患儿应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已经接触的易感儿童应检疫3周。
5.接触水痘患者72小时内肌注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可起到预防作用。
6.托幼机构中的易感儿童可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
7.孩子皮肤瘙痒时,可以使用止痒剂,如炉甘石洗剂轻轻擦拭。
8.水痘切忌使用激素治疗,否则会出现全身性重症水痘,并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脏等,有致命危险。
3号“通缉令”:红眼病
危险指数:★★★★
◆感染病因:由腺病毒感染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
◆好发于春、夏季。
◆好发年龄:可在儿童集体机构中流行。
◆主要症状
1.红眼病的传染性极强,只要健康的眼睛接触了病人眼屎或眼泪污染过的东西,如毛巾、手帕、脸盆,书、玩具或门把手、钱币等,就会受到传染,在几小时后或1~2天内发病。
2.早期症状是双眼瘙痒不适,有异物感、烧灼感、接着眼睛红、肿、痛、眼屎多、怕光流泪、不敢睁眼,可伴发热、头痛。一般不影响视力。
3.如果是由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红眼病,症状更明显,表现为结膜大出血、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还会侵犯角膜而发生眼痛,视力稍有模糊,病情恢复较慢。
4.并发症在婴幼儿多见,可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喉炎,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
◆防护宝典
1.预防红眼病,要做到勤洗手,注意不要用手揉眼睛。
2.在疾病流行期尽量不要带宝宝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游泳池、公共浴室、游乐场等。
3.若要游泳,可用氯霉素等眼药水进行预防性用药。
4.一旦宝宝感染上红眼病,医院眼科诊治,如果治疗不彻底可能变成慢性结膜炎。
4号“通缉令”:流行性乙型脑炎
危险指数:★★★★
◆感染病因: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通过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春末至秋初是发病季节。
◆好发年龄:10岁以下儿童易感。
◆主要症状
1.潜伏期4-21天,一般为14天左右。
2.疾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精神不振,部分宝宝可出现颈项强直脖子硬。
3.病程进入第3天往往会出现惊厥或昏迷、抽搐、呼吸衰竭、脑疝等重度症状死亡率很高。
4.大约30%重症者可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防护宝典
1.预防关键是灭蚊防蚊、接种乙脑灭活疫苗以及做好对猪、马等牲畜的管理,降低动物圈带病毒率,从而保护易感人群。
2.如遇持续高热。头痛。呕吐,抽筋等症状时,应及早就医,以免失去就治疗机会。
5号“通缉令”:细菌性痢疾
危险指数:★★★
◆感染病因:由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好发年龄: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发病率较高。
◆主要症状
1.起病急,伴有发热,寒颤,呕吐,左下腹部和脐周疼。
2.有腹痛和腹泻,腹泻可达几十次,总有排不净大便的感觉。
3.腹泻初呈糊状或水状,后变成黏液或脓血便。
◆防护宝典
1.首先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饮生水,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2.宝宝患病后应卧床休息,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不要吃油腻或有刺激性的食物。
3.一旦确诊要及时隔离、消毒,并彻底治疗7~10天。
4.如果全身症状急而重,在高热后半天至一天内抽风、昏迷或同时伴有休克,可能为急性中毒性痢疾,须及时住院救治。
6号“通缉令”:感染性腹泻
危险指数:★★★
◆感染病因:由多种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
◆好发年龄:可发生在任何年龄。5岁以下儿童更易感。
◆主要症状
1.病毒性腹泻患儿发病初期表现为流涕、咳嗽、发热。咽部疼痛等感冒症状。
2.大便每日在十余次至数十次不等,水样便,且伴有呕吐、腹痛,容易被误诊为“胃肠型感冒”,病程一般可持续3-9天。
3.细菌性腹泻大多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引起,多随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进入消化道。
4.大便次数随症状轻重不等而不同,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含少量黏液,有腥臭味,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症状。
◆防护宝典
1.预防感染性腹泻主要是把住病从口入关,不要吃生的和变质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
2.腹泻时要注意补充水和电解质,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婴儿继续母乳喂养最好,腹泻好转后可适当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但应由少到多,由稀到稠。
7号“通缉令”:麻疹
危险指数:★★★
◆感染病因:麻疹病毒感染。
◆好发年龄:8个月以上宝宝。
◆主要症状
1.1-2周潜伏期,早期症状类似感冒,同时出现咳嗽、流鼻涕、眼结膜充血、畏光流眼泪、口腔黏膜斑等。
2.发烧3~5天后,体温进一步升高,并持续不退,呼吸道症状加重,出现皮疹,从耳后、发际等蔓延至全身。
3.出疹期可出现喉,支气管炎、肺炎,脑炎等并发症。
◆防护宝典
1.及时接种麻疹疫苗,增强孩子免疫力。
2.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并注意预防感冒。
3.适当进行身体锻炼与户外活动,增强宝宝体质。
4.卧室要增加开窗通风时间,白天保持空气流通,以减少病毒的繁殖。
8号“通缉令”:流行性腮腺炎
危险指数:★★★
◆感染病因: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污染物等途径传播。 ◆好发年龄:8个月-15岁儿童最易得。
◆主要症状
1.病初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2.一般先一侧腮腺肿大,1~2日后另一侧也肿大,经4~5天消肿。
3.腮腺肿大时以耳垂为中心肿胀,边缘不清,触摸有疼痛感,张嘴、咀嚼,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
◆防护宝典
1.本病由腮腺病毒引起,不必使用抗菌素治疗。
2.患病期间应注意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3.饮食上,应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避免吃酸辣刺激性食物。
4.注意观察预防合并症的发生,隔离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
宝宝夏日保健小贴士
1.当心病从口入。
食物必须保证新鲜、干净。鱼、蛋、肉类等食品在食用前必须蒸熟煮透,千万不要生吃近海甲壳类和贝类产品,生、熟食在存放和加工时必须分开;水果食用前务必洗净;尽量不要到街头无证摊贩处吃东西,也不要暴饮暴食;不要让孩子吃凉拌菜。
2.注意合理休息,夏日昼长夜短,热气袭人,要让宝宝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机体免疫力下降。
3.注意个人卫生。吃东西前把手洗净;平日要勤洗脸、勤洗澡、勤换衣服;开展家庭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
4.做好防蚊措施。为家中安装好纱窗,为宝宝安上蚊帐,户外活动时要为宝宝穿上能阻止蚊虫叮咬的衣服或适当喷涂一些防蚊液。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最好白癜风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