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住院越治越ldquo重rdqu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诈骗曝光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1225/5154115.html

让儿童院内呼吸道感染无处遁形!

报道专家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首都医科医院谢正德教授

整理丨Tooru

来源丨医学界儿科频道

前言

10月26日,在厦门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上,来自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首都医科医院的谢正德教授,为我们梳理了儿童院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现状及对策。

大会分会场

小男孩为何住院25天?

儿童院内呼吸道病毒感染现状

年3月日,一个11岁的小男孩因“发热伴咳嗽5天”医院就诊。

入院后查血常规无异;胸片提示“左肺可见大片状致密影,左上肺为著,左肺门模糊”;生化LDH.0IU/L,电解质肝功能无异;肺炎支原体抗体1:80,CRP50.9mg/L,ASO.0IU/L。

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诊断为“支原体肺炎”,并做出了对应的治疗(阿奇霉素联合利福平、布地奈德雾化及氨溴索静滴化痰、第三天加甲强龙静滴抗炎)。

果然在第天,小男孩的体温就基本恢复了,后续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十分顺利,血象和CRP也逐渐正常。

正当第9天甲强龙逐渐减量,小男孩也高高兴兴准备出院时,退热了近5天的他却又再次发起热来。

医务人员只能开始了阿奇霉素第二轮的治疗。

然而,小男孩的热峰持续升高,出现了呕吐,气促,持续鼻导管吸氧(2L/min)下氧饱和度掉到了89-91%;

血常规出现异常(白细胞2.*,中性粒细胞75.3%,淋巴细胞22.8%,血红蛋白g/L,血小板12*/L;CRP38mg/L);

支原体抗体滴度升至1:;

胸片的左肺实质浸润较之前还有了进展,复查时病变增多、范围增大,右肺也被累及;

血气分析的异常(pH7.,PCO22.5mmHg,PO29.mmHg,HCO.9mmol/L,BE-2.9mmol/L,PaO2/FiO2<);

提示他存在ARDS,被推入了PICU。

最终,鼻咽分泌物检查终于昭示了病情突如其来加重的幕后黑手——腺病毒PCR检测阳性!

在CPAP呼吸支持、抗生素升级(泰能+万古霉素+奥硝唑+氟康唑)、丙种球蛋白、甲强龙静滴的治疗下,小男孩的体温终于渐渐改为了鼻导管吸氧。呼吸道症状逐渐消失,血气分析、血常规、胸片情况也有所好转。

经历了“支原体肺炎+院内腺病毒感染”后,小男孩终于在第25天得偿所愿地健康出院。

腺病毒

这样的院内感染并非个例。

美国新泽西州卫生部门就曾报道一儿童医疗机构病毒传播事故致6名儿童死亡,12人被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提示在与首位发病者密切接触的患者中,腺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7例,发病8例,死亡1例;

儿院内RSV感染的发生率在新生儿病房为30-70%,普通儿科病房为20-0%;

RSV、IF、PIV、ADV等呼吸道病毒感染也逐渐被认识到是HSCT和SOTs患者感染和致死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目前儿科院内呼吸道病毒感染并不少见,有时还会严重威胁住院患儿的健康,然而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医院的硬件条件不能够满足院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控制要求(单间隔离、独立分区等),同时也缺乏可操作和有效的控制策略。

病毒藏在哪儿?

院内呼吸道病毒的传播途径

医务人员医院呼吸道病毒感染及流行的重要环节。因此,带病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冬春季),医务人员检查患者后的手,医务人员的生活物品等都应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whmm.com/zcmbzz/1581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