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选择测试题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 http://pf.39.net/bdfyy/bdfjc/141109/4513686.html

距离21考研考研倒计时:29天~

梦想是不会发光的,

发光的是追梦的你,

冲冲冲!

口腔解剖生理学选择测试题

1.不属于牙演化的特点的描述是

A.牙附着于颌骨的方式槽生牙至侧生牙,最后向端生牙演化

B.牙的数目由多变少

C.牙齿的形态由同形牙向异形牙演化

D.牙的替换次数向双牙列演化

E.牙的分布由广泛至逐渐集中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A

解析:牙演化的特点:①牙形由单一同形牙向复杂异形牙演化;②牙数目由多变少;③牙的替换次数由多牙列向双牙列演化;④牙的分布由广泛至逐渐集中于上、下颌骨;⑤牙根从无到有,牙附着于颌骨的方式由端生牙至侧生牙,最后向槽生牙演化。

2.与髓室顶相对的髓室壁称A.髓室顶B.髓室底C.髓室高度D.根管口E.髓角

B

解析:与髓室顶相对的髓室壁称髓室底

3.在咀嚼过程中有关磨耗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牙面与食物之间的摩擦而造成牙齿楔形缺损B.牙面与牙面之间的摩擦而造成牙齿缓慢地渐进性消耗C.嗑瓜子造成的上下中切牙切缘的楔形缺损属于磨耗D.牙齿表面与外物机械性摩擦而产生的牙体组织损耗E.以上说法均正确

B

解析:磨耗是指在咀嚼过程中,由于牙面与牙面之间,或牙面与食物之间的摩擦,使牙齿硬组织缓慢地、渐进性消耗的生理现象。磨损一般指牙齿表面与外物机械性摩擦而产生的牙体组织损耗。如嗑瓜子造成的上下中切牙切缘的楔形缺损。

4.对轴嵴的解释哪一个是正确的

A.牙釉质的长形线状隆起B.轴面与轴面相交所形成的长形线状隆起C.在唇、颊面上的长形线状隆起D.在轴面上,从牙尖顶端伸向牙颈部的纵形隆起E.(牙合)面与轴面相交的长形隆起

D

解析:轴嵴是在轴面上,从牙尖顶端伸向牙颈部的纵行隆起。嵴:牙冠表面细长形的釉质隆起。

5.唾液中主要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AB.IgGC.IgMD.SIgAE.IgE

D

解析:SIgA指的是分泌型IgA,是黏膜免疫系统的主要效应分子。

6.下列属于头颈部环形组淋巴结群的是

A.下颌下淋巴结B.副神经淋巴结C.锁骨上淋巴结D.颈深上淋巴结E.颈深下淋巴结

A

解析:环形组淋巴结群主要指从枕部、耳周、下颌下到颏下的区域淋巴结群,由后向前环绕头颈部交界处排列,包括枕淋巴结、耳后淋巴结、腮腺淋巴结、面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及颏下淋巴结。

7.与舌共同压挤食物外,能辨别食物粗糙的程度

A.舌在咀嚼中的作用B.唇在咀嚼中的作用C.颊在咀嚼中的作用D.腭在咀嚼中的作用E.咽在咀嚼中的作用

D

解析:腭在咀嚼中的作用,除与舌共同压挤食物外,硬腭的触觉甚为敏感,能辨别食物粗糙的程度。

8.下列关于磨耗的相关叙述中,不恰当的说法是

A.它是一种渐进性消耗的生理现象B.牙齿的磨耗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明显C.多发生在牙齿的(牙合)面、切嵴及邻面D.刷牙引起的前后牙唇、颊面的非生理性损耗属于磨耗E.嗑瓜子造成的上下中切牙切缘的楔形缺损不属于磨耗

D

解析:磨损:—般指牙齿表面与外物机械性摩擦而产生的牙体组织损耗。如刷牙引起的前后牙唇、颊面的非生理性损耗;嗑瓜子造成的上下中切牙切缘的楔形缺损。

9.下列关于横嵴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后牙牙尖顶端伸向(牙合)面中央的细长形釉质隆起B.从牙尖顶端斜向近、远中的嵴C.前牙舌面窝的近远中边缘及后牙(牙合)面边缘的长条形釉质隆起D.牙冠表面细长形的釉质隆起E.相对牙尖的两条三角嵴,横过(牙合)面相连形成的嵴

E

解析:横嵴:是相对牙尖的两条三角嵴,横过(牙合)面相连形成的嵴。

10.下唇与颏部之间的横形凹陷称为

A.鼻面沟B.唇面沟C.颏唇沟D.鼻唇沟E.鼻小柱

C

解析:颏唇沟为下唇与颏部之间的横形凹陷。

11.舌腹黏膜下层在舌腹三角区内有血管及神经走行,从外向内排列着

A.舌神经、舌深静脉、舌深动脉B.舌神经、舌深动脉、舌深静脉C.舌深静脉、舌神经、舌深动脉D.舌深静脉、舌深动脉、舌神经E.舌深动脉、舌神经、舌深静脉

C

解析:舌腹黏膜下层在舌腹三角区内有血管及神经走行,从外向内排列着舌深静脉、舌神经和舌深动脉,还有黏液腺。

12.气管颈段长度及气管软骨环的个数分别是

A.4.5cm、3~5个B.4.5cm、6~8个C.6.5cm、3~5个D.6.5cm、6~8个E.8.5cm、3~5个

D

解析:气管颈段位于肌三角内,上接环状软骨,下平胸骨颈静脉切迹与气管胸段相延续,长约6.5cm,有6~8个气管软骨环。

13.下颌第二乳磨牙和下颌第一恒磨牙形态近似、位置彼此相邻。容易混淆,下列哪项不是第二乳磨牙的特点

A.牙冠短小,色白B.牙冠颈部明显缩小,颈嵴特别突处,牙冠由颈部向(牙合)方缩小C.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及远中尖的大小约相等D.第二乳磨牙的根干短,牙根向外张开E.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大小相等,远中尖最小

E

解析: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及远中尖大小约相等,而下颌第一恒磨牙此三尖中,以远中尖最小。

14.上颌横(牙合)曲线由哪些牙尖的连线所构成

A.左右两侧磨牙舌尖的连线B.左右两侧双尖牙的颊尖、舌尖的连线C.左右两侧磨牙颊尖、舌尖的连线D.左右两侧磨牙颊尖的连线E.左右两侧双尖牙舌尖的连线

C

解析:横(牙合)曲线:又称Wilson曲线。上颌两侧磨牙在牙槽中的位置均略向颊侧倾斜,使舌尖的位置低于颊尖,因此,连接两侧同名磨牙的颊尖、舌尖形成一条凸向下的曲线,称横(牙合)曲线。

15.乳牙萌出顺序哪一个是正确的

A.ⅠⅡⅤⅣⅢB.ⅠⅡⅢⅤⅣC.ⅠⅡⅣⅢⅤD.ⅤⅠⅡⅣⅢE.ⅠⅡⅤⅢⅣ

C

解析:乳牙萌出顺序:乳中切牙、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

16.关于恒牙的萌出顺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第一恒磨牙萌出最早,又称为“六龄牙”B.除第三磨牙外,第二恒磨牙萌出最晚C.在六龄牙萌出后,切牙开始萌出D.上颌牙齿萌出顺序有差异的为侧切牙和第一前磨牙E.下颌牙齿萌出顺序有差异的为尖牙与第一前磨牙

D

解析:恒牙萌出顺序也有一定规律:上颌多为6→1→2→4→3→5→7或6→1→2→4→5→3→7;下颌多为6→1→2→3→4→5→7或6→1→2→4→3→5→7。

17.翼腭窝又称为

A.颞间隙B.翼腭间隙C.翼下颌间隙D.颞下间隙E.腮腺间隙

B

解析:翼腭间隙(翼腭窝)位于眶尖的下方、颞下窝的内侧。

18.男,60岁,因“口内多数牙缺失,要求修复”来就诊,患者端坐在治疗椅上,在检查中发现患者口腔在不说话、不咀嚼、不吞咽时,上下颌牙列脱离接触,此时患者下颌所处的位置是

A.下颌姿势位B.肌位C.牙尖交错位D.下颌后退接触位E.下颌前伸位

A

解析:曾称为息止颌位。当头直立位,口腔在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的时候,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颌牙弓自然分开,从后向前保持着一个楔形间隙,称为息止(牙合)间隙,也称为自由间隙,约为1~3mm。此时下颌所处的位置,称为下颌姿势位。

19.下列有关舌下区解剖的描述正确的是

A.舌系带两侧口底黏膜上的小突起为舌下阜B.舌下襞是舌下腺小导管的开口C.舌下阜是下颌下腺导管的开口D.舌下襞是下颌下腺管走行的表面标志E.以上都正确

E

解析:舌下区的解剖表面标志:有舌下阜(又称舌下肉阜)和舌下襞。舌下阜是指舌系带两侧口底黏膜上的小突起,为下颌下腺及舌下腺管的共同开口。舌下襞是指两侧舌下阜斜向后外的皱襞,是舌下腺小导管的开口,也是下颌下腺管走行的表面标志。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恒前牙根尖可偏远中B.乳前牙根尖可偏唇侧C.恒磨牙根干较长,根分叉小D.乳磨牙根干短,根分叉大E.以上均正确

E

解析:恒前牙根尖可偏远中,乳前牙根尖可偏唇侧。恒磨牙根干较长,根分叉小;乳磨牙根干短,根分叉大。

21.属于开闭口运动的是

A.闭口运动B.RCP起始的开口运动C.MPP起始的开口运动D.ICP起始的开口运动E.以上说法均正确

E

解析:开闭口运动:①RCP起始的开口运动;②ICP或MPP起始的开口运动;③开口运动的力;④闭口运动;⑤闭口运动的力;⑥开闭口运动正常的标志。

22.下列有关牙演化特点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牙形由单一同形牙向复杂异形牙演化B.牙数目由少变多C.由双牙列向多牙列演化D.牙的分布由集中至逐渐广泛E.牙根从有到无

A

解析:牙演化的特点:①牙形由单一同形牙向复杂异形牙演化;②牙数目由多变少;③牙的替换次数由多牙列向双牙列演化;④牙的分布由广泛至逐渐集中于上、下颌骨;⑤牙根从无到有,牙附着于颌骨的方式由端生牙至侧生牙,最后向槽生牙演化。

23.常常作为检查咀嚼功能的基准位之一的位置是

A.最大侧向颌位B.侧(牙合)颌位C.非工作侧(牙合)干扰D.侧向平衡(牙合)E.最大前伸颌位

B

解析:由于侧(牙合)颌位也是无数颌位的集合,在下颌的侧方运动中,尖对尖位是后牙发挥咀嚼功能的起始咬合接触位,因此,该位置常常作为检查咀嚼功能的基准位之一。

24.关于乳尖牙的解剖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上颌乳尖牙唇面牙尖短小B.远中牙尖嵴长于近中牙尖嵴C.牙尖偏向近中D.牙尖偏移方向与恒尖牙相同E.单根细长并向唇侧弯曲

E

解析:上颌乳尖牙解剖特点:上颌乳尖牙唇面牙尖长大,约占牙冠长度的一半。近中牙尖嵴长于远中牙尖嵴,牙尖偏向远中,与恒尖牙相反。单根细长,根尖偏远中并向唇侧弯曲。

25.乳牙形态不同于恒牙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乳牙色泽呈乳黄色B.乳牙冠根分明C.乳牙相对自身牙体髓腔较大D.乳前牙的牙冠相对较宽E.乳牙牙冠呈乳白色偏青白

A

解析:恒牙牙冠呈乳白色偏黄,乳牙牙冠呈乳白色偏青白。

26.关于乳牙的萌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乳牙胚从第2个月即发生B.乳牙胚的钙化为胚胎5~6个月C.婴儿出生约6个月乳牙开始萌出D.至两岁半左右全部萌出E.乳尖牙的萌出是在最后

E

解析:乳牙的萌出:乳牙胚从胚胎第2个月即发生,5~6个月开始钙化,至出生时颌骨内20个乳牙胚均已形成。婴儿与出生后6个月乳牙开始萌出,至2岁半左右全部萌出。一般情况下,乳牙的萌出顺序为Ⅰ→Ⅱ→Ⅳ→Ⅲ→Ⅴ。

27.咀嚼对牙的影响正确的描述是

A.精神因素与咀嚼效率无关B.牙周组织受损,不会导致咀嚼效率降低C.口腔内软组织的损伤不影响咀嚼效率D.前牙缺失对咀嚼效率的影响小于后牙缺失E.牙的功能性接触面积越大咀嚼效率越低

D

解析: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①缺牙的位置:前牙缺失对咀嚼效率的影响小于后牙缺失。当不对称分布时,(牙合)单位数小于6时,则出现咀嚼效率低。②牙的功能性接触面积:在咀嚼系统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上下颌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可以代表牙齿分裂或咀嚼食物的潜在能力,接触面积越大,咀嚼效率越高。③牙周组织:任何疾病或原因使牙周组织受损,导致牙周组织耐受力下降,从而使咀嚼效率降低。④颞下颌关节疾病:由于影响咀嚼运动,导致咀嚼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使咀嚼效率降低。⑤口腔内软组织缺损、炎症、外伤后遗症可影响咀嚼效率。⑥全身的健康状态:全身性疾病或老年体弱者,可引起肌肉的退行性改变,从而影响咀嚼效率。⑦其他因素: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和不良咀嚼习惯等,也可影响咀嚼效率。

28.下列有关颞间隙的解剖结构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颞深筋膜致密B.颞窝骨质以颞鳞处最薄C.颞肌坚厚D.颞部脓肿形成后,难以自行穿破E.以上均正确

E

解析:颞间隙的解剖结构特点:①颞深筋膜致密;②颞肌坚厚;③颞窝骨质以颞鳞处最薄,其内、外骨板间板障很少。因此,颞部脓肿形成后,难以自行穿破,脓液过久积存于颞鳞表面,压迫骨皮质,使其坏死,发生骨髓炎,感染由此可直接向颅内或通过邻近脑膜的血管蔓延,导致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

29.下列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咀嚼力是咀嚼肌所能发挥的最大力B.力量的大小,视参与咀嚼的肌纤维的多少而定C.成年人颞肌的横断面积约8cm2D.咬肌的横断面约4.5cm2

E.翼内肌的横断面约4cm2

D

解析:咀嚼肌力:是指参与咀嚼的肌肉所能发挥的最大力量,也称咀嚼力。力量的大小,视参与咀嚼的肌纤维的多少而定。一般以肌肉在生理状态下的横断面积的大小来衡量。就下颌提肌而论,成年人颞肌的横断面积约8cm2,咬肌的横断面约7.5cm2,翼内肌的横断面约4cm2,共19.5cm2。按照生理学测定法,每cm2具有10kg的力量,则三肌的合力应为kg。根据肌纤维附着部位与其方向的不同,它们所产生的垂直向力为:颞肌80kg,咬肌70kg,翼内肌30kg,三肌的合力为kg。

30.颈外动脉是以下部位的动脉主干,除外

A.颈前部B.脑的后2/5部分C.硬脑膜D.口腔颌面部E.颅顶

B

解析:颈外动脉是颈前部、口腔颌面部、颅顶及硬脑膜等处的动脉主干。锁骨下动脉是供应颈部下份深面结构及脑的后2/5部分的动脉主干。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即可参加口腔解剖生理学测试

共计道题

参考答案带有解析哦

更多选择题题库请咨询老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whmm.com/zcmbyf/1564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