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进补的好时机,但是秋补是有讲究的,不可乱补、猛补、急补,否则事与愿违。
夏天脾胃功能多较弱,立秋后如果突然大量进食补品,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系统不能一下承受,即“虚不受补”,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因此,进补前要先调节胃肠功能。特别是以下三类人:
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
这些人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之品,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或健脾丸、香砂六君丸等。
夏天平素嗜食辛辣火锅、油腻烧烤之品的人,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
这些人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如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
因此,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中药调理。
秋天,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这就是秋燥,与秋天特有的天气有关。
故秋天应吃些有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宜食清润甘酸和寒凉的食物,寒凉能清热,甘味食物的性质滋腻,有缓急、和中、补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
同时,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应多吃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品,例如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等。
除了少数阳虚体质者外,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
《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暖胃、安五脏等,所以常适宜用来补虚。
经常食用红薯还可以保持血管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中医认为,芋头性平,味甘、辛,入肠、胃经,具有益胃生津、宽肠通便、化痰散结、补中益气等多种功效,非常适宜用来补虚。
常食芋头能够补肝益肾、添精益髓、健胃和中,特别适宜脾胃虚弱、患肠道疾病及久病体弱的老人食用,是老人秋补的佳品。
中医认为,生藕味甘,性寒,入心、脾、胃经,具有清热生津、补脾开胃、止泻的功效;熟藕性温,具有益胃健脾、养血补气的功效。
由此可见,补虚需要吃熟莲藕,对脾胃虚弱、气血亏虚者均有良好的补益效果。
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