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传染病,关爱幼儿健康

北京白癜风治疗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春季乍暖还寒,气温变化无常时,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增强传染病的防控意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提醒您共同携手做好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以下是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保健知识,我们一起了解吧!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1.传染源:患者及隐性感染者。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

3.流行季节:常于冬、春季流行。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短,可再次发病。

5.传染期及潜伏期: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潜伏期通常为1~3天,最短数小时,最长4天。

6.主要症状:急起高热(腋下体温≥38℃),头痛、肌肉疼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

7.防控措施:

(1)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及因病缺课追踪登记。发现流感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隔离时间为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

(2)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3)在流感流行季节,学校应减少集体活动,家长也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地方去。

(4)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5)学校应积极开展健康宣教,提高学生和家长的防病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鼓励学生多锻炼以增强体质。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皮肤粘膜的斑丘、疱疹和结痂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1.传染源:患者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易感儿童接触后90%发病。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

4.流行季节: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高。

5.传染期及潜伏期: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潜伏期为10~24天,以14~16天多见。

6.主要症状:

(1)前驱期:病初症状较轻,年长儿童可出现畏寒、低热、头痛、乏力、咽痛、咳嗽、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持续1~2天后才出现皮疹。

(2)出疹期:皮疹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以后延及面部及四肢。同一部位可见斑丘疹、水疱和结痂同时存在。患者一般10天左右自愈。

7.防控措施:

(1)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和因病缺课追踪登记。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隔离时间至疹后7天,所有疱疹结痂为止)。

(2)教室应注意消毒,经常开窗通风。

(3)在水痘流行季节,学校应减少集体活动,家长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去。

(4)接种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5)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1.传染源: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2.传播途径:可通过说话、咳嗽、打喷嚏等通过飞沫进行传播,少数也可以通过被患者污染的物品(食物、食具和玩具)间接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90%病例为1~15岁的少年儿童。病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4.流行季节: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

5.传染期及潜伏期:患者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约2周时间内),具有较强传染性。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6.主要症状:

(1)前驱期:发病前1~2天常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佳等症状。

(2)腮肿期: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对侧也肿大,用手触摸时可有压痛及弹性感,咀嚼及吃酸性食物时腮腺疼痛,重者张口困难。腮腺肿胀4~5日后逐渐减退。

(3)并发症:脑膜炎(有的患者脑膜炎先于腮腺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7.防控措施:

(1)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和因病缺课追踪登记。发现腮腺炎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可返校,约21天左右)。

(2)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3)彻底清洁患者用过的食具、玩具等。

(4)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5)加强健康宣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双手被口鼻分泌物弄脏后要立即洗手。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主要引起10岁以下婴幼儿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

1.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2.传播途径:

(1)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

(2)呼吸道: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3)接触传播:接触由其污染的手、日常用具、衣物以及医疗器具等被感染。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4.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5.传染期及潜伏期:患者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潜伏期3~7天。

6.主要症状:

(1)轻症病例主要以手、足、臀部、躯干成簇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以及口唇或两颊出现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为主要症状。斑丘疹在5天左右消退,一般5~10天内结硬皮并逐渐消失,不留瘢痕。

(2)重症病例:少数病例(尤其是7~12个月患儿)在发病1~5天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7.防控措施:

(1)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和因病缺课追踪登记。发现手足口病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应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才可入托或上学)。

(2)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3)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带婴幼儿和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学校应限制集体活动。

(4)培养孩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搞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学校的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作为家长,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畅,每天开窗3-4次,每次约30分钟左右。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坚持上幼儿园,早睡早起,养成良好作息习惯,提高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

3.注意孩子的衣着,孩子穿衣要适当,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着要以脊背无汗为适度。

4.注意给孩子平衡膳食,同时要注意幼儿在家的饮食卫生,尽量少吃生冷食品,不吃不洁饮食。

5.严格按照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按时注射疫苗,提高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以预防传染病。

6.教育孩子讲究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和人群较为拥挤的地方。

7.孩子被褥、衣物、毛巾经常拿到阳光下暴晒,食具玩具和便器要定期消毒,消除病原菌的传播。

8.家长坚持入园前和回家后给幼儿自查,发现异常例如:口腔有溃疡、皮肤有皮疹或手足有水泡发热、腹泻等症状,及时与幼儿园联系。

9.加强家园沟通,及时交流幼儿的健康状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whmm.com/zcmbyy/1587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