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简介
本病好发于冬、春季,在学校等人群集中的地方易暴发流行。
本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该病毒主要侵犯腮腺,也可侵犯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除腮腺肿痛外,还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等症状。
症状:
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表面发热,咀嚼时疼痛。
传播:
早期传播途径主要是患者喷嚏、咳嗽飞沫携带的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被带病毒的唾沫污染的食物、餐具、衣物亦可成为传染源。
表现:
①发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②初期可有发热、乏力、肌肉痰痛、食欲不振、头痛、呕吐、咽痛等症状,但多数患者症状不重或不明显。
③起病1-2d腮腺肿胀,一般先见于一侧,1-2d后对侧肿胀。腮腺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边缘不清楚,局部皮肤不红,表面灼热,有弹性感及触痛。腮腺管口可见红肿。患儿感到局部疼痛和感觉过敏,张口、咀嚼时更明显。部分患者有颌下腺、舌下腺肿胀。同时伴中等度发热,少数高热。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整个病程约10~14天。
④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稍降低,分类计数淋巴细胞相对增加。血及尿中淀粉酶增高。
⑤不典型病例可无腮腺肿胀而以单纯睾丸炎或脑膜脑炎的症状出现,也有仅见颌下腺或舌下腺肿胀者。
治疗:
可以通过口服抗病毒药物、抗生素和VC,7-10天左右,基本可治愈。也可口服散风解表,清热解毒中药如板兰根、连花清瘟等。
预防:
对病人要隔离至症状、体征消失或发病后10天,对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在流腮发病期间,患者需要多饮水、适度户外晒晒太阳、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其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采取煮沸或曝晒等方式进行消毒,病情轻者或退热后可适当活动;要科学合理安排饮食,多吃些富含营养、易于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不要吃酸、辣、甜味及干硬食品,以免刺激唾液腺使之分泌增多,加重肿痛。症状明显好转后可以吃一些促进唾液分泌的食物,以促进腮腺功能的恢复。
PS:春季传染病是高发期,学生宿舍要常通风,发现异常要及时就诊,病好后再返校学习,如有疑似腮腺炎患者,需回家休养治疗,以免引起大规模爆发流行。目前学校已经开始对所有学生宿舍喷洒84消毒液,请学生和家长知晓。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