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南商报首席记者宗雷宋晓珊
记者王苗苗张成诚
河南商报家有小宝
每天中午12点
为您推送权威育儿资讯
星标一下
精彩不错过哦!
1
郑州疾控中心发布的一组数据,让河南商报宝姨心头猛得一紧。
截至年4月15日,全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例,低于年同期22.5%(例)。男女性别比为1.29:1(:)。6~7岁组发病率最高,分别为71.38/10万、75.19/10万。幼儿园、小学、中学是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主要场所。
2
小时候我们都有过这样的记忆
得了“痄腮”
腮帮子鼓起来
家长还得在脸上敷上药膏
用白纱布包起来
在那个年代,相信很多家长对“痄腮”的认识仅限于一种“常见病”。
殊不知,这是一种传染病,而且,有各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男性不育!
3
河南商报宝姨曾经就采访过这样一个案例!
医院生殖与男科诊疗中心主任孙自学接诊了一名不育症患者,30岁的王先生,一直没有孩子,医院多次化验精液提示无精子症。经询问得知,王先生曾得过病毒性腮腺炎。
孙自学说,腮腺炎病毒对睾丸组织有特殊的亲和力,易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睾丸而致睾丸炎,使睾丸组织损伤,可使生精功能下降,出现少精子症,严重者可致无精子症。
“所以家长一定不能给男孩漏了腮腺炎疫苗。”孙自学说。
4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提示:接种1剂含流腮成分疫苗的防病效果有限,推荐接种2剂含流腮成分的疫苗。未感染流腮病毒且既往无含流腮成分疫苗免疫史或含流腮成分疫苗免疫史不详的儿童,如所在班级出现流腮患儿应及时接种含流腮成分疫苗。
↓其他预防措施还包括:
(1)控制传染源,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
(2)在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
(3)在人员比较集中的环境下,如学校、幼儿园等,应加强教室通风,增加晨检。如发现可疑病例,及时进行医学观察。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
5
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腮是通过哪种方式传染给儿童的?预防流腮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河南商报宝姨请疾控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问: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流腮)?
答: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流腮”,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岁以内发病较少,5~9岁最多,10~14岁下降,成人中也可发病。病毒通过唾液飞沫传播,传染性强。部分患儿有发热、头痛、乏力、纳差的最初症状。l~2日后腮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通常为双侧腮腺同时或先后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局部皮肤紧张发亮、灼热和触痛。腮腺肿大2~3日达高峰,说话或咀嚼食物时加重,有时还会出现张口困难、流口水等症状。
问:流腮是通过哪种方式传染给儿童的?
答: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空气飞沫侵入人体上呼吸道黏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可由唾液排出。被唾液所污染的食具、玩具等在短时间内接触儿童的口腔能引起感染。
问:得了流腮有哪些后遗症或并发症?
答:如果流行性腮腺炎患儿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措施不得当,可能导致化脓性腮腺炎的发生或转化为复发性腮腺炎,严重者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膜脑炎、儿童后天性获得性耳聋。部分成年患者可并发睾丸炎,严重者可导致男性不育。
问:如何发现和护理流腮?
答:家长或者老师一旦发现学生有双侧或一侧耳垂下肿大、疼痛、发热、咽痛等症状,一医院就诊,不可让其带病上课,家长和患儿千万不可隐瞒病情,以免耽误病情和传染他人。
在流腮发病期间,患者需要多饮水、适度户外晒晒太阳,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其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采取煮沸或暴晒等方式进行消毒,病情轻者或退热后可适当活动。
要科学合理安排患儿的饮食,多吃些富含营养、易于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在急性期不要吃酸、辣、甜味及干硬食品,以免刺激唾液腺使之分泌增多,加重肿痛。症状明显好转后可以吃一些促进唾液分泌的食物,以促进腮腺功能的恢复。
另外,要每天用温盐水漱口,认真刷牙,保持口腔卫生,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问:预防流腮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答:流行性腮腺炎是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一类疫苗(免费):麻腮风疫苗,18月龄接种一剂次;二类疫苗(自费):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腮腺炎疫苗,8月龄以上的易感者均可接种。
问:哪些人应及时接种腮腺炎疫苗?
答:8月龄以上易感人群(未患过流行性腮腺炎或5年内未接种过腮腺炎疫苗)
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和公号转载
监制/杨韬统筹/宗雷
编辑/王海玲
视觉/河南商报视觉产品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