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停一下车,把我的前挡风玻璃擦一下。”
“老爸,你这电瓶车哪来的挡风玻璃。”
老爸停下车,掏出手绢,擦了擦眼镜。
从古至今,宝宝的健康都牵动着每一个父母的心,对于维护宝宝的健康,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民间偏方来治疗各种疾病,但是宝宝这个特殊人群生病能用偏方治疗吗?下面,医院的小编将为大家整理一下关于宝宝生病是否能用民间偏方治疗,一些常见的儿童偏方是否真的可靠。
偏方1:清除眼疾,可采用提拉的方式
3岁的换欢欢平时喜欢吃巧克力,最近眼睑出现了脓包。由于她自己经常搓揉,现在已经有了恶化的现象。听长辈说,轻轻压住眼皮往后提拉,就可以清除脓包。
中医观点:该偏方的治疗是从“辅助”的角度切入,确有脉络可循。因为长脓包是毛囊受到堵塞,通过外力的拉扯,则有可能使堵塞部分恢复畅通。另外,也可借助拉扯压力刺激排脓,加速愈合。不过,该方法并不能根治脓包,也不可能每次都见效,建议采用金银花加黄莲水制成滴剂,点在患部加以治疗。
西医观点:眼睛脓包的学名为“麦粒肿”,是眼皮脂腺急性化脓症,由于睫毛毛囊阻碍并受到细菌感染而发炎。一般来说,轻微脓包无需治疗就会自然康复。如果情况较为严重,则可以口服抗生素。如果想挤破脓包,请尽量让医师来处理,以免再次感染。
偏方2:幼儿胀气,可涂抹清凉油
经常有人说我家宝宝的肚子大,一直怀疑是胀气所致。大家都说可以在肚脐周围涂抹清凉油,这样就能消除胀气。
中医观点:胃肠不蠕动是造成胀气的主要原因,可通过外物的刺激帮助胃肠蠕动,以消除胀气。清凉油的成分以樟脑、薄荷油为主,使用前请先行搓热,在涂抹于腹部时,请配合肠道路径加以按摩,其清凉的感觉能起到舒缓胀气的效果。事实上这种说法未必可靠,宝宝的肠胃很脆弱,这个偏方反而可能刺激到幼儿脆弱的肠胃。
西医观点:幼儿肚子看起来鼓鼓的,其实未必是胀气,多半是肠胃器官发育不完全,为维持平衡所以将肚子挺出。如果在触摸时没有硬物感,宝宝排气顺畅而且活力十足的话,那么父母就无需过度担忧。
注意宝宝平时避免食用容易胀气的食物,如乳制品、豆类等。如果宝宝依旧以牛奶为主食,添加辅食则需选择容易消化的食材,帮助他养成正常的排便习惯,并注意均衡饮食,这才是解决胀气的根本之道。
偏方3:烫伤,用酱油涂抹
有些宝宝在家里烫伤后,父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酱油涂抹在烫伤部位,殊不知这样做会使烫伤面积更容易感染。由于酱油本身的制作过程卫生环境不达标,涂抹在烫伤部位的话更容易引起细菌的生长,反而不利于伤口的恢复。
正确的做法是将烫伤部位拿到流动的水中进行清洗,如果烫伤部位只是发红没有起泡的话可以涂一些烫伤药如京万红、烫伤灵等,情医院治疗,切忌盲目用药。
偏方4:腮腺炎,涂仙人掌汁或墨水
腮腺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及病人接触后传染,多发于人群聚集处。有的宝宝得了腮腺炎爸妈会用仙人掌的汁或墨水涂到患处,认为过一两天就能好了。但是,仙人掌是不能乱用的,有些宝妈就是因为信了这些方法,从而导致孩子的脸越来越肿,还出现了红斑和红肿。事实上,仙人掌只对病毒性腮腺炎的治疗效果比较好,对化脓性腮腺炎效果不好。在不确定是属于哪种腮腺炎的话最好不要盲目使用偏方。
偏方5:宝宝感冒,用大蒜敷脚
曾经有一位宝妈分享过这样一个事情,宝宝感冒,拿大蒜捣碎敷到孩子脚板心,结果感冒没好,宝宝的脚还起了大水泡。这位宝妈通过自己的事例提醒广大宝妈们,这种方法千万不要再试了。虽然大蒜是有预防和治疗感冒的作用,但不适宜当成药方使用。长时间敷大蒜的话,大蒜会灼伤脚心。而且大蒜素对皮肤的刺激很强,幼儿的皮肤又薄又嫩,处理不好很容易感染。建议宝妈们在宝宝感冒时还是要注意宝宝的保暧,切勿听信偏方,当心贻误宝宝病情。
通过以上医院小编的介绍,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偏方是不能乱信乱用的,当宝宝生病的时候,医院就医,而不是轻信偏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