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pengwei、mackaay来源:肿瘤资讯
Abstract:III期E试验的生存分析: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能否使复发或转移的头颈鳞癌患者获益
背景:贝伐珠单抗(B)是一个抗VEGF的单克隆抗体。已有研究证明,化疗联合B可以改善某些实体肿瘤的预后。已有证据显示,培美曲塞+B能够提高复发/转移头颈鳞癌(R/MSCCHN)的有效性(Argirisetal.JCO)。E试验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B联合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对R/MSCCHN的疗效的影响。
方法:该研究选择的患者PS评分为0-1,确诊为R/MSCCHN后未接受过化疗(上周期的化疗时间为4月以前),无出血倾向。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细分为A1:顺铂(C)mg/m2,5-FU0mg/m2/天x4天;A2:卡铂(Cb)AUC6,5-FU0mg/m2/天x4天;A3,C75mg/m2,多西他赛(D)75mg/m2;A4,CbAUC6,D75mg/m2。B组同样分为B1,B2,B3,B4;B为15mg/kg,每三周一次,直至疾病进展。在完成6周期化疗后不再继续化疗。所有患者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主要研究终点为OS。对照组的中位OS为8.5月,试验组的预期中位OS为11.5月。
结果:共有名患者参与了该研究,A组名,B组名。两组的基线特征基本一样。口咽癌在两组中分别占38%和42%;有87%的患者接受了C/Cb+D。当中位随访时间达到23.1月时,两组的中位OS分为为11月,12.6月。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的OS分别为46%vs51%,18%vs26%,8%vs16%,6%vs13%。两组的中位PFS分别为4.4月和6.1月。客观缓解率分别为25%和36%。分别有3.5%和7.7%的患者出现了3-5级的出血。
结论:B联合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作为R/MSCCHN的一线治疗方案时可以改善反应率和PFS,但不能改善OS。(NCT)
Abstract:LUX-HeadNeck2试验:放化疗后予以阿法替尼能否使原发灶未切除的中高危的头颈鳞癌患者获益?
背景:局部晚期HNSCC是一个复发率较高的肿瘤。在HNSCC,EGFR表达较高,抗EGFR治疗(Tx)证实是有效的;阿法替尼是ErbB受体阻滞剂,认为在治疗复发/转移性疾病中有效。LUX-headandneck2是一个随机,双盲,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这个III期试验的研究目的在于评估化放疗后继续予以阿法替尼能够提高DFS(无病生存)。
方法:该研究中所有的患者均接受了同步放化疗(放疗剂量≥66Gy,化疗药物为顺铂或卡铂,均未接受过抗EGFR治疗)。HNSCC包括口腔癌,下咽癌,喉癌和口咽癌患者,且吸烟史大于10年。患者根据ECOGPS(0/1)和淋巴结分期(N0–2a/N2b–3),以2:1的比例随机分入A组40mg/d或安慰剂(P)。若能够耐受,将接受18个月的治疗或至肿瘤复发。主要研究终点为DFS。
结果:名患者随机分入A组()和P组().中位年龄为58岁;86%男性;65%ECOGPS评分为0分;大部分均有吸烟史(A/P)(已戒烟66/72%,仍吸烟28/22%)。根据原发肿瘤部位:口咽癌53/54%;下咽癌21/23%;喉癌18/12%;口腔癌9/10%。大部分为T3/4(A/P70/68%)和N2(67/63%)。A组的中位DFS为43.4月,P组未达到。下表显示了亚组分型。A组的中位治疗时间为天,P组为.5天。复发率均为23%。A组中53%的患者均予以减量治疗(因不能耐受的腹泻和口腔炎)。因不良反应而停止使用Tx的分别为15%和4%。
结论:与安慰剂组相比,CRT+A并不能改善DFS。亚组分析不足以给出准确的结论。(NCT)
Abstract:RCT研究:化疗或放化疗后血浆EBV-DNA浓度高的NPC患者继续予以辅助化疗能否获益?
背景:目前大家仍不清楚,辅助化疗能否使鼻咽癌患者(NPC)获益。放疗后还可检测出血浆EBV-DNA代表着预后不良,可能代表仍有亚临床残留病灶。RCT试验即选择了放疗后血浆EBV-DNA浓度高的NPC患者继续予以辅助化疗。
方法:入选该研究的患者需满足纳入标准:根据AJCC癌症分期为IIB-IVB期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6-8周血浆中可检测到EBV-DNA;无局部病灶或远处转移;ECOG0-1分;一般情况可。患者随机分入A,B两组:A组予以顺铂40mg/m2+吉西他滨0mg/m2,d1,d8,每三周一次,一共6周期;B组予以临床随访,并根据首次治疗(RTvsCRT)和肿瘤分期(II/IIIvsIV)进行分层。主要研究终点为无复发生存率(RFS)。
结果:在6年9月至年7月,共有名患者进行了EBV-DNA检测。名(27.6%)患者检测出EBV-DNA,名(13.2%)患者随机分入A,B两组。两组基线特征一致。84.6%的患者接受了新辅助和/或同步化疗,所有患者接受了放疗。分期分布如下:IIB27.9%,III37.5%,IVA19.2%,IVB15.4%.。分组后有8名患者拒绝辅助化疗。完成3周期和6周期辅助化疗的分别有69%和50%。经过6.5年的中位随访后,3年和5年的生存结局见下表。
结论:完成RT/CRT的仍有血浆EBV-DNA的NPC患者,使用顺铂-吉西他滨的化疗方案不能改善生存。(NCT)
Abstract:接种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对年轻美国人口腔HPV感染的影响
背景:近年来,美国男性人群中HPV阳性口咽癌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接种HPV疫苗对口腔HPV感染的潜在影响尚未在试验或研究中进行评估。
方法:为了评估预防性注射HPV疫苗对美国人群口腔HPV感染的影响,我们收集了-年间处于18-33岁的一共名年轻人群(男性和女性)进行了横断面研究。我们分析了接种疫苗(剂量≥1,HPV16/18/6/11)和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口腔HPV感染率的影响。额外的结果包括接种疫苗后感染率降低和接种疫苗的人群有效性。使用二元回归分析进行数据统计,根据年龄,性别和种族进行调整。使用quasi-score检验来评估统计学显著性。
结果:在-年间,在26岁前接种了疫苗的比例是18.3%(29.2女性和6.9%男性)。口腔HPV16/18/6/11感染在接种疫苗后明显下降(0.11%vs.1.61%;P=0.),在男性中下降的趋势尤为显著(p=0.)。接种疫苗对感染其他33种HPV病毒的人群基本没意义。对美国年轻人而言,HPV疫苗的有效性约为17%,女性为25%,男性为6.9%。
结论:在-年四年期间,接种HPV疫苗后大大降低了美国年轻人(18-33岁)的口腔HPV感染率。但是,由于疫苗的注射量较少,总体的有效性适中,在男性特别低。
Abstract:PREDICTR-OPC研究:发现和验证能够指导口咽鳞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
背景:目前,缺乏验证过的具有预测意义的方法来指导OPC(口咽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主要是根据肿瘤是否能够切除,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选择为OPC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方法:研究目的为找到有预测意义的方法来指导OPC(口咽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分为2组:参与组(名)和外部验证组(名)。为了构建预测模型,研究设计了包含8个临床参数指标和10个生物标志物的多变量逻辑回归,最后还要在一个单独的队列验证。主要研究结果为OS。
结果:研究共有名男性,名女性。中位随访时间为8.8年。相比于参与组,更多验证组中的患者接受了手术,而不予化疗/放疗。仅参考标志物的模型比参考临床指标/标志物的模型具有更多的实用性。考虑了p16,高危型HPVDNA,survivin和TILS(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评分)在内的OS模型不仅能够预测总OS,还可比较高危组中接受手术+/-辅助放疗人群的3年OS。治疗在低风险组中同样有效。RFS模型(p16,PLK1,survivin.TILS)可以指导预后,但是不能预测治疗疗效。验证测试确保了良好的一致性。OS模型可以指导预后和预测手术治疗的疗效(HR=0.51;95%CI=0.3-0.85,p=0.01)。
结论:就我们所知,这是首个HNC验证的治疗选择模型。临床医生现在可以根据4个易于应用的生物标志物来为患者推荐可能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Abstract: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是否有效?
背景:新辅助化疗(NACT)在治疗局部晚期的鼻咽癌(NPC)的地位尚不清楚。我们的目的是评估局部晚期NPC患者予以NACT+同步放化疗(CCRT)vs同步放化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III-IVB期的NPC患者(T3N0-1除外)随机分入治疗组(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和对照组(同步放化疗)。两组均予以顺铂80mg/m2,每三周,同时予以放疗。治疗组在CCRT前予以2周期新辅助化疗,方案如下:顺铂80mg/m2d1+氟尿嘧啶mg/m2,d1-d5,每三周一次。主要研究终点为DFS和DMFS(无远处转移生存)。次要研究终点为OS。
结果:名患者被随机分入治疗组(名)和对照组(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3年DFS率更高(82%vs74.1%);3年DMFS率也更高(86%vs82%)。但是,两组的OS或局部无复发生存率(LRRFS)无差异。NACT的最常见的3-4度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6%)。在CCRT期间,治疗组更易出现3-4度毒性反应。
结论:NACT+CCRT可以改善局部晚期NPC患者的肿瘤控制率,特别是远处转移的控制率。但是,OS无明显差异。该研究需要更长的随访时间来确定最终的治疗效果。(NCT27)
Abstract:同期放化疗联合3周或每周顺铂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3期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ChiCTR-TRC-11979)
背景:在增强调制放疗(IMRT)时代,每三周(ETW)或每周一次(OAW)顺铂的同时放化疗(CCRT)能在局部晚期鼻咽癌(LANPC)中应用。然而,ETW和OAW在3期临床试验中从未进行过前瞻性比较。本研究旨在评估CCRT与顺铂联合ETW与OAW的疗效和毒性。
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开放标签的3期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II-IVB期NPC患者随机分配接受与IMRT同时的顺铂mg/m2每3周,2个周期,或顺铂40mg/m2每周,最多6个周期。两组的IMRT分别为2.19-2.34Gy,每周五次,共6-7周。原发肿瘤总剂量为68-70Gy,颈部面积为62-68Gy。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采用意向治疗人群进行有效性分析。
结果:在名合格患者中,名被分配到OAW组,名被分配到ETW组。在所有预后因素中两组均衡。在整体肿瘤反应中观察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AW和ETW,99.6%vs98.9%,P=0.)。麻醉后随访17.5个月(1.6?64.1),估计2年无失败生存率为92%(95%CI87.7-96.3),ETW为88.3%(95%CI为83.2-93.4)风险比为1.,(95%CI为0.58-1.92)。3级或4级毒性在两组之间相似,但与ETW相比,OAW的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明显升高(分别为24.8%和15.9%,P=0.;5.2%和1.1%,P=0.01)。在OAW和ETW组中,口炎(35.2%vs32.6%,P=0.),白细胞减少症和恶心/呕吐(11.2%vs12.5%,P=0.)是最常见的3?4级毒性。
结论:顺铂作为CCRT的每周方案与LANPC中的3周时间相比,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但增加了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症的毒性作用。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以充分评估预后和晚期毒性。临床试验资料:ChiCTR-TRC-11979。
Abstract6:在接受化疗放疗的局部晚期头颈癌患者的III期随机试验,比较每周或三周(W3W)顺铂
背景:化疗放疗(CRT)与顺铂mg/m2给予每周3次是局部晚期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C)的护理标准。替代低剂量——每周顺铂,具有药理学依据,因为能降低毒性和增强放射增敏作用,但从未与3周顺铂进行比较。
方法:III期或IV期(非转移性)HNSCCIII期非劣效性试验(CTRI//10/)计划用于根治性CRT。患者根据T类,N类和治疗意图(辅助性与明确性)分层,根据1:1随机分配到顺铂30mg/m2每周或mg/m2每3周一次。主要终点是局部控制(LRC);次要终点包括毒性,依从性,反应,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无劣势边际上限设定为15%,假设LRC为60%,功率为80%,α为0.05。
结果:随机分组例,每组人;中位年龄44岁(范围:25-67岁),男性89%;71%是非烟草使用者。61%为T4,71%为N2。93%患者接受CRT作为高危疾病的辅助治疗。中位总治疗时间为86天(IQR:79-95)。使用缩小术野技术,中位RT剂量为60Gy(IQR60-60Gy)。在每周治疗组里,患者(88.7%)接受了>6个周期;14患者(9%)所需剂量减少,中位累积顺铂剂量mg/m2(IQR-)。在每3周治疗组中,人(95%)收到大于2个周期,中位累积顺铂剂量mg/m2(IQR-);12人(8%)需要减少剂量。中位随访20个月(范围:1-49),局部复发(LRR)发生在每周42.2%的患者和每3周29.6%的患者中,导致LRR的绝对差异为12.7%(95%CI:1.89-23.41),Gray测试p=0.,HR-1.58(95%CI:1.02-2.46)。85.3%的每3周治疗组患者发生急性>3级毒副反应,每周治疗组委70.7%,p=0.;每3周组中30.7%的患者和每周组的14%患者需要住院治疗毒性,p=0.。
结论:3周顺铂可导致局部复发相对减少42%;它优于每周顺铂,应该是CRT在HNSCC中的首选方案。临床试验资料:CTRI//10/。
Abstract6:头颈部高风险皮肤鳞状细胞癌术后并发化疗放疗与术后放疗:随机III期试验(TransTasmanRadiationOncologyGroup05.01Trial;POSTstudy)
背景:我们报告了头颈部高危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HN)(NCT93895)中术后放疗(PORT)与术后化疗RT(CRT)的第一次多中心随机III期试验。
方法:主要目的是确定:随机分配到在切除总体疾病之后,有或没有每周卡铂(AUC2)随同60-66Gy(6-6.5周)的患者之间是否有局部区域复发(FLRR)差异。患者被分层为高风险淋巴结(囊外淋巴结延伸,任何大小或数量的腮腺淋巴结疾病,具有2节点或最大节点>3cm)的颈部淋巴结性或高风险原发性(T3-T4或转运转移)。具有两个特征的患者分层为高危淋巴结组。次要目标包括无病生存(DFS),总体生存(OS)和急性和晚期毒性(CTCAEV3)。
结果:5年至年间,例患者随机分配,11例因疾病进展或撤回同意而不开始治疗。在开始治疗方案(RT和CRT)的例患者中,例(74%)患有高危淋巴结,70例(22%)高危原发性和10例(3%)两者都有。中位随访60个月,中位RT剂量为60Gy,85%随机分为CRT完成6个周期的卡铂。RT组的2年和5年FLRR(95%CI)分别为88%(83-93%)/83%(77-90%),CRT89%(84-94%)/87%(81-93%)(HR0.85;95%CI[0.46-1.55];p=0.59)。RT组的2-和5年DFS(95%CI)为78%(72-85%)/67%(60-76%),CRT为83%(77-89%)/73%(66-81%)(HR0.85;95%CI[0.55-1.29];p=0.43)。RT组的2年和5年OS(95%CI)分别为88%(83-93%)/76%(69-84%),CRT88%(83-94%)/79%86%)(HR0.95;95%CI[0.58-1.57];p=0.84)。例(43%)经历3/4级皮肤毒性;49%RT,37%CRT(p=0.)。12例(3.9%)患有3/4级皮下纤维化;2.5%RT,5.2%CRT。
结论:手术和PORT提供了良好的FLRR,具有可接受的毒性,每周卡铂的增加并没有改善高危cSCCHN的结局。临床试验资料:NCT93895。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宋小编
19个肿瘤相关临床试验招募患者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查看详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