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痘(一)主要临床表现。典型的水痘出诊过程多先由斑丘疹发展为水痘诊,患者同一部位可见到斑疹、丘疹、水痘结痂等多种形式,疱疹处常伴瘙痒。疹子呈向心性分布,主要位于躯干,其次为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成人发热多在出疹前1-2天,大部分儿童出疹为第一症状,一般发热38-39℃,持续2-3天,全身症状轻,健康儿童中并发症少见,病程自限。(二)预防措施。1.在水痘流行期间,避免与水痘患者接触。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去,不参加集会。2.搞好个人卫生,不与水痘患者共用毛巾、脸盆等生活用具。3.搞好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4.预防水痘的关键措施是接种水痘疫苗。二、流行性腮腺炎(一)主要临床表现。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但大部分患者无前驱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腮腺最常受累,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又累及对侧。双侧腮腺肿大者约占75%。腮腺肿大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下颌骨边缘不清。由于覆盖于腮腺上的皮下软组织水肿使局部皮肤发亮,肿胀明显,有轻度触痛及感觉过敏;表面灼热,但多不发红;因唾液腺管的阻塞,当进食酸性食物促使唾液分泌时疼痛加剧。腮腺肿大2-3天达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腮腺管口早期常有红肿。虽然腮腺肿胀最具特异性,但颌下腺或舌下腺可以同时受累,有时是单独受累。颌下腺肿大时颈前下颌处明显肿胀,可触及椭圆形腺体。舌下腺肿大时,可见舌下及颈前下颌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二)预防措施。患者应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由于症状开始前数天患者已开始排出病毒,因此预防的重点应用疫苗对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目前国内外应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进行皮下接种,亦可采用喷鼻或气雾方法。90%以上可产生抗体。潜伏期患者接种可以减轻发病症状。由于有可能有致畸作用,故孕妇禁用。三、手足口病(一)主要临床表现。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二)预防措施。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2.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3.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5.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6.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品(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7.患儿要及时就医,遵医嘱采取居家或住院方式进行治疗。居家患儿,监护人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