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真正做到圆机活法,天马行空,必须要对《伤寒》《金匮》条文字斟句酌。”
张学海,乡镇卫生院一名西学中的主治医师,年年底开始接触经方六经辩证,师从毛进军教授、鲍艳举博士,效法欧阳卫权主任、马家驹博士等当代经方名医大家,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儿科、妇科、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尤其是在儿科呼吸、消化、皮肤;妇科月经病、带下病、增生、肌瘤;皮肤科牛皮癣、湿疹、荨麻疹、日光性皮炎等领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疗效。
病案分享
孔某,男,8岁,因“左侧腮腺区肿大疼痛3天”于年11月21日来诊。
01现病史
患者于3天前不明原因出现左侧腮腺区肿大伴疼痛,来我处就诊。刻下:精神状态可,左侧腮腺区压痛明显,无发热,喝水不多,纳可,二便调。舌诊:舌淡苔白腻滑。脉诊:脉弦细
02诊断
西医诊断:腮腺炎
中医诊断:痄腮(太阳病挟湿)
03诊疗思路
患者没有什么特殊的症状,就是左侧腮腺疼痛,压痛,余无不适,此处的腮腺肿大为实邪。该患儿舌淡苔白腻,考虑有湿,所以病机应该是湿邪壅阻,气滞血郁,运行不畅,凝滞腮颊,所以果断用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疏方如下:
生黄芪30g赤芍20g桂枝20g苦酒50g
7剂
04结果
该患儿就诊一次之后未再就诊,半个月左右其母亲来看病,被告知患儿吃了三剂药后腮腺肿大就已经消退了,没有任何不适,所以剩下的药就没有再吃。
再给大家提供一个腮腺炎医案吧
处方剂量:黄芪60g赤芍30g桂枝30g黄酒50g
5剂
这个患者的父亲今天来就诊,告诉我:起初是他媳妇因为荨麻疹、带下病在我处就诊,吃了三周药左右病就好了,因为女儿腮腺炎在临夏治疗数日不见效来我处求诊,他女儿只吃了1付药腮腺肿就下去了,也许患者有些夸大的嫌疑吧,但病肯定是好了。
心得体会
芪芍桂酒汤鉴于《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1.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浮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28.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
如药汁,脉自沉,何从得为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
黄芪五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苦酒一升
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一方用美酒醯代苦酒。)
胡希恕先生认为:黄汗病,身肿、发热、汗出而渴,状似风水,但汗出色黄,脉沉,为二者不同。汗出入水为黄汗发病原因之一,并非所有黄汗病皆由此来。黄汗病,丧失大量体液以致渴,不可再发其汗,芪芍桂酒汤主之。方中黄芪补虚,桂枝、芍药和其营卫,苦酒即醋,味酸收敛,防其汗出。服后突然汗止,而心烦,服至六七日可除。
我用本方治疗腮腺炎的核心病机是,患者的面色一般都偏白(黄煌老师所谓的桂枝体质),有汗或者无汗,腮腺肿大、淋巴结肿大,舌苔一般都是比较淡,但是舌苔或薄腻,或厚腻,就用芪芍桂酒汤来治疗。这里面的腮腺肿大、淋巴结肿大属于上面条文中的“四肢头面肿”。
此方并不是包治所有的腮腺炎、淋巴结炎,临证中很多儿童腮腺炎、淋巴结肿大也有用防风通圣散、柴胡剂等来治疗的,读者不可不查。
张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