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幼儿常见疾病预防知识

春季幼儿常见疾病预防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呈地方性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易病发肺部感染。

预防措施:多饮水、多休息,从外面回来冲洗鼻子、注意通风以及锻炼身体,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等。

二、急性喉炎

幼儿喉腔狭小,声门下软骨柔软疏松,黏膜内血管和淋巴管丰富,一旦上火,咽喉出现炎症时易发生喉头痉挛性水肿,进而导致喉梗阻,如不及时抢救,会因窒息而死。

预防措施:幼儿患感冒要及时治疗,以免引发急性喉炎。发现幼儿声音嘶哑时,切勿掉以轻心,医院看耳鼻喉科。

三、流行性腮腺炎

主要是由于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身体的器官机制。

症状:一开始表现为怕冷、发热、头痛、咽喉肿痛,随着病程发展到1-2天,会出现耳垂下方肿胀的情况,说话或吃东西的时候,疼痛感会加重,有时候还会出现流口水的情况。

如何预防:

1.接种疫苗。一般在出生后的14个月会给孩子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三联疫苗,这种效果比较好。

2.板蓝根预防。对于接触过腮腺炎患者的孩子,一定要密切观察,口服板蓝根冲剂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如何治疗:

1.如果发现孩子得了腮腺炎,一定要避免孩子与其他孩子接触,腮腺炎属于一种传染性的病症。尽量隔离,同时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多休息,多运动,饮食以清淡的半流食为主。

3.注意孩子口腔卫生,多喝水,利于毒素的排出。

四、诺如病毒

提到腹泻有些家长觉得是夏季疾病,实际不然。夏季一般是细菌性腹泻,由于人体受到了像大肠杆菌、肉毒杆菌这类的细菌侵扰产生;而春季高发的则是病毒性腹泻,多半因传染性的病毒侵入人体所致。最常见的就有诺如病毒,可通过粪-口途径、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症状:

1.感染后48小时内,出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肠胃炎的症状;

2.可能出现畏寒发烧、肌肉酸痛等症状;

3.每天腹泻4-8次。

预防措施:家长一定要注意家庭的饮食卫生。肠道传染病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在小摊点吃零食、就餐。另外,生食瓜果要洗净,孩子要勤洗手,不要吸吮手指。

五、疱疹性咽颊炎

五、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3.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

4.雾霾天气等,应戴口罩、面罩等,做好防护措施。

5.保持肠胃通畅。平时多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胃通畅。

六、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预防措施:

1.勤洗手、讲卫生。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1.合理饮食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现在有些父母总担心孩子吃得少,吃不饱,总想让孩子多吃一点儿。孩子吃多了,几天下来就容易形成食积便秘。因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即大肠有病会影响到肺的功能。研究表明,大肠的粪食燥结,能够引起巨噬细胞死亡率增高,肺组织抵抗力下降,进而引起反复的肺及呼吸道感染。

2.保护皮肤

春季干燥,幼儿皮肤中的水分散失较多,皮脂腺分泌较少,皮肤容易出现干裂发痒,要让幼儿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开水。

3.坚持户外活动

有些父母惟恐孩子冻着,天气一凉,就不让幼儿出屋,小儿呼吸道长期不接受外界空气的刺激,接触了感冒病人后,因对病原菌抵抗力差,很易患病。所以,应该坚持让幼儿做户外活动,可选择太阳光充足、风较小的时候,让幼儿在大自然中活动半小时到一小时,可提高小儿的体质。

4.多晒太阳

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灭人体表面的病毒和细菌,帮助幼儿对钙、磷的吸收,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此外,阳光也能提高红细胞的含氧量和增强皮肤的调温作用,以及能增强神经系统的活动技能和幼儿的体质。

5.定时通风换气,注意室温

春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要定时开窗换气,加大室内湿度。

6.减少病源感染机会

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聚会场所、大商场等。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whmm.com/zcmbzl/1582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