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精准诊疗 http://m.39.net/pf/a_6185599.html C82.,.,46.,98.,0,90.l0,0l0,0C46.,82.,82.,46.,90.,0l0,0l0,0 C98.,46.,.,82.,.,90.L.,90.z"fill="rgb(,,)">
流行性
EpidemicParotitis
预
防
腮腺炎
一、概述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Parotitis)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常见的幷发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一般预后良好。
二、病因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病因为感染腮腺炎病毒,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病毒呈球形直径为~微米,孢膜上有神经氨酸酶血凝素及具有细胞融合作用的F蛋白。该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因与副流感病毒有共同抗原,故有轻度交差反应。从患儿唾液、脑脊液、血、尿、脑组织及其他组织中均可分离出病毒。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
图示为腮腺炎病毒
易感人群:
(1)未接种腮腺炎疫苗者:包括儿童和年轻人,如果未接种疫苗,则对腮腺炎病毒没有抵抗能力。
(2)与该病患者亲密接触者:该病会通过飞沫传染,若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亲密接触,或者共用餐具、漱口杯、剃须刀等,都会造成病毒传染。
三、临床表现
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有8~30天,平均为18天。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前驱期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肌肉酸痛、头痛、食欲缺乏、全身不适、畏寒发热等症状。1~2天后出现腮腺肿痛,体温达38~40℃。病程1~3天肿胀达到高峰,4~5天后逐渐消退。症状的轻重个体差异较大,一般成人症状比儿童重。
1.典型症状
腮腺肿大一般从一侧开始,1~4天后波及另一侧,以耳垂为中心逐渐向前、向后、向下发展,呈现梨形肿胀。肿大的腮腺边缘不清楚,质韧且有弹性,有明显胀痛,局部灼热但不红。因唾液腺管阻塞,吃酸性食物时唾液分泌会增加,但唾液的排出受阻,导致唾液潴留,从而使腮腺胀痛加剧。
2.伴随症状
在流行期间,人体另外两对唾液分泌腺,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同时或单独受累。发生颌下腺炎时,颈前下颌处明显肿胀,可以摸到椭圆形的颌下腺;发生舌下腺炎时,可有舌下肿胀,有时会出现吞咽困难。
四、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有肾炎并发症者可出现蛋白尿及尿中有红、白血细胞。
2.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
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度和中度增高,有助诊断。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
3.血清学检查
补体结合实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补体结合抗体:即抗S和抗V抗体,抗S抗体可作为早期感染证据,6~12个月逐渐下降消失;抗V抗体在发病1个月达高峰,6个月后逐渐下降,2年后达低水平并持续存在。恢复期双份血清测定v抗体效价4倍以上升高,也可确诊。
4.病毒分离
早期患者可在唾液、尿、血、脑脊液中可分离到病毒。
五、诊断
当怀疑是流行性腮腺炎时,将通常会通过临床表现、血清抗体检测、病毒检测等来确认是否患有流行性腮腺炎。
1.临床表现
单侧或双侧腮腺持续肿胀、疼痛;进食或饮水困难;伴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男孩睾丸明显肿胀和疼痛;有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密切接触史。
2.血清抗体检测
目的是检查血液中是否有腮腺炎病毒抗体。人体的免疫系统通常会产生抗体来抵抗病毒感染。所以,通过验血可以发现体内是否有腮腺炎病毒抗体,从而帮助医生确诊疾病。
3.病毒检测
提取患者的唾液、尿、血、脑脊液等,从中分离、检测到腮腺炎病毒,可以确诊疾病。
鉴别诊断
1.化脓性腮腺炎
常为一侧腮腺局部红肿、压痛明显,晚期有波动感,挤压时有脓液自腮腺口流出,腮腺口位于第二磨齿相对的颊黏膜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2.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
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而是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为核状体,较坚硬边缘清楚,压痛明显,表浅者活动。可发现与颈部或耳前区淋巴结相关的组织有炎症,如咽峡炎、耳部疮疖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3.症状性腮腺肿大
在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中,应用某些药物如碘化物羟保泰松、异丙肾上腺素等可引起腮腺肿大,为对称性无痛感,触之较软,组织学检查主要为脂肪变性。
六、治疗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抗腮腺炎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主要对症治疗,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
1.一般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隔离到腮腺肿胀消退为止。平时应注意口腔卫生。采用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尽量避免进食酸性食物。合并胰腺炎的患者应禁食,行静脉营养。
2.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3.病原治疗:
发病早期可使用利巴韦林1g/d,儿童15mg/kg静脉滴注,疗程5~7天,但效果有待确定。
4.对症治疗:
高热时可物理或者药物降温。头痛或腮腺肿痛明显时可以使用镇痛剂。
5.中医治疗:
中医上称为痄腮,将腮腺炎分为风热型和痰毒型,治疗原则为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6.其他治疗:
中毒症状重,尤其合并有脑膜脑炎、心肌炎的患者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一般静脉滴注地塞米松5~10mg/d,连用3~5天。
睾丸炎胀痛者可局部冷敷或者使用棉花垫及丁字带托起来减轻疼痛,还可同时口服己烯雌酚每次2~5mg,每天3次,促进炎症更快消失,并减少睾丸萎缩等后遗症。症状重者也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合并脑炎、脑膜炎,有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要及时脱水(可静脉推注20%的甘露醇1~2g/kg,每4~6小时1次,直至症状好转)、降低颅内压,以预防脑病,减少死亡率。
七、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为传染性疾病,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腮腺炎的最有效的办法。
?控制传染源
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接触者一般检疫3周。
?切断传染途径
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出门,更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出门时戴口罩。
?保护易感人群
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多吃蔬菜水果。
?自动免疫
生后14个月常规给予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途径皮下注射,还可采用喷鼻或气雾吸入法,接种后可出现一过性发热,偶有在接种后1周发生腮腺炎者。
?被动免疫
给予腮腺炎高价免疫球蛋白可有一定作用,但来源困难,不易推广。
编辑排版:冯敏倩
审稿:万顺康袁芝琼杨琴
学生工作处、后勤服务中心
校医院、公共卫生学院宣
(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和书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