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又重阳,岁岁话中医。
本文上篇记录消肿止痛液配合中药穴位贴敷2天治愈腮腺炎患儿案例。
腮腺炎患儿,男,10岁。已在他处使用贴敷治疗4天,效不佳。寻求我处治疗,其询问需要多少天可愈。答之2天即可。
在未使用我方之前,即发病第5天,病灶处还肿大了。舌苔如下:
舌苔及腮腺炎肿大图:
用药后第2天的舌苔变化如下:晚上回访,其家属告知疼痛好些了。
第二日该医回访疗效:
用药一天后的舌苔如下:
该医回访反馈:疼痛明显减轻,肿大已明显消散。原方稍改动后,收尾。
润清按:
腮腺炎患者:其穴位贴敷治疗关键是在“三个精准上”,即精准辩证、精准选穴,精准用药。其病因主要为外感风邪,雍阻少阳经脉,郁而不散,结于腮部。
中医思考之“重阳节”
(下文皆为我年时书写)
#中医思考之重阳之茱萸#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中医中药里面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山茱萸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吴茱萸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呕。主治:脘腹冷痛,呕吐吞酸,疝痛,虚寒久泄,脚气水肿。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中医之重阳之菊花#
陶渊明《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农历九月俗称菊月,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中医药认为菊花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梁朝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可见当时只盛况。
#中医之重阳之登山#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中医认为秋季对应于肺,肺又主魄,这个季节登高才能望远,登高山之巅峰,望远处之起跌。一山至上,万物尽收眼底。如此气魄,如此跋涉,从而可达到调畅通肺气,疏泄肝气,从而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润清愿意各位中医同道共学习,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