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的总原则1、全面保护:给宝宝最全面的疫苗保护,最大限度地避免宝宝罹患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2、效果优先:在疫苗选择上,无论是自费疫苗还是免费疫苗,效果更好的才是正确的选择。3、效率优先、及时接种:原因很简单,早接种早保护。我建议优先选择联合疫苗(预防多种疾病的疫苗),例如大家熟悉的五联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小儿麻痹症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五类疾病。
最佳接种方案(年内地版)
疫苗的选择以及说明
1、卡介苗仅有免费疫苗,一般出生24小时内接种。如果出生没有接种,未满3月龄(90天以内)可以直接补种,3月龄至4岁的儿童需要先查PPD皮试(结核菌素试验),皮试阴性则需要补种,阳性不需要补种,超过4岁(含4岁)不建议补种。2、乙肝疫苗既有自费乙肝疫苗,也有免费乙肝疫苗,自费乙肝疫苗和免费乙肝疫苗相比,在生产工艺、免疫效果等方面并无明显优势,选择免费乙肝疫苗即可。3、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有接种年龄限制,我国批准的标准接种程序是2、4、6月龄基础免疫各1剂次,首剂次可于6周龄接种,基础免疫剂次之间间隔至少1个月,12-15月龄加强免疫1剂次。4、五价轮状疫苗生产工艺和免疫效果均优于国产单价轮状疫苗,全程需要接种满3剂次,首剂次于6-12周龄接种,剂次间隔4-10周,全部3剂次须于32周龄前完成。5、五联疫苗是目前内地预防传染病种类最多的联合苗,本着效率优先和效果优先的原则,优先选择五联疫苗,替代免费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脊灰灭活疫苗和自费的Hib疫苗,免疫程序为2、3、4或3、4、5月龄各接种1剂,18月龄加强1剂次。注:如果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获取五联疫苗,也可以接种四联疫苗,四联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四类疾病,脊髓灰质炎疫苗需要单独接种。6、AC群流脑结合疫苗替代免费的A群流脑多糖疫苗,可以同时预防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引起的流脑。同时,它的免疫效果显著优于A群流脑多糖疫苗。7、手足口疫苗(EV71灭活疫苗)预防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满6月龄即可开始接种,一共需要2剂次,2剂次之间间隔至少1个月。该疫苗为自费疫苗,满6月龄建议尽早接种。北京科兴、武汉生物产品适用于6-47月龄EV71易感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研究所产品适用于6-71月龄EV71易感者。8、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季节性供应疫苗,一般每年的9、10月份开始供应疫苗至次年的4月份,这个时间段是我国流感的高发季节,因此每年秋季流感疫苗一旦开始上市供应,则建议越早接种越好。6月龄至8周岁儿童,首次接种流感疫苗者,接种2剂次,间隔一个月,此后每年接种1剂次即可;≥9岁儿童和成人每年接种1剂即可。9、乙脑减毒活疫苗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新疆、西藏、青海不常规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一般推荐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如果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及减毒活疫苗禁忌症,可选择乙脑灭活疫苗接种。10、麻腮风疫苗年6月1日起,原8月龄的麻风疫苗调整为麻腮风疫苗,18月龄加强接种第2剂次麻腮风疫苗。8月龄接种了麻风疫苗的宝宝,建议在幼儿园入园前接种1剂次腮腺炎疫苗或麻腮风疫苗,须与其他注射类减毒活疫苗间隔至少1个月,以获得对腮腺炎较为理想的免疫保护效果。11、甲肝疫苗甲肝灭活疫苗为自费疫苗,满1周岁即可接种,接种2剂次间隔至少6个月,但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为免费疫苗满18月龄接种首剂次。甲肝减毒活疫苗为免费疫苗,满18月龄接种1剂次即可,2剂次甲肝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免疫持久力优于1剂次甲肝减毒活疫苗。12、水痘疫苗满1周岁接种第1剂次,4-6周岁加强接种第2剂次。13、ACYW群流脑多糖疫苗替代免费的AC群流脑多糖疫苗,可以同时预防A群、C群、Y群和W群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引起的流脑,两剂次间隔至少3年。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
(一)不良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预防接种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1、一般反应:是指预防接种后发生,由疫苗本身固有特性引起,对机体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一般程度较轻,如发热、局部红肿疼痛等,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2、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一般为较严重的组织器官、功能损害,如过敏性休克或死亡等。下列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因疫苗本身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2)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3)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4)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5)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6)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我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修正)明确规定,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器官组织损伤的,应当给予一次性补偿。(二)一般的局部反应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引起的,不会造成生理和功能障碍。这类反应是由于疫苗本身含有的菌体蛋白、内毒素、其他毒性物质以及附加物等物理和化学作用所造成的。1、局部炎症反应:是机体对各种刺激物的损伤作用所发生的一种以局部组织变性、渗出、增生病变为主的应答性反应。反应局限于接种的局部,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浸润、并伴有疼痛。通常多为浆液性炎症,在接种后10h左右出现,24h达到高峰,2~3d内消失,不留痕迹。注射局部红肿,根据纵横平均直径分为弱反应(≤2.5cm)、中反应(2.6~5.0cm)及强反应(5.0cm)。凡发生局部淋巴管和(或)淋巴结炎者均为局部重反应。2、局部感染化脓:在皮内接种卡介苗后2~3周左右出现红肿、浸润,并可形成硬块,继而中央逐渐软化形成小脓肿,可自行破溃成溃疡、结痂,持2~3个月,愈合后留下一永久性略凹陷的圆形疤痕,此种反应是皮内接种卡介苗的正常过程。若创面持续半年仍不愈,则为非正常现象。3、局部硬结:在注射含有吸附剂的疫苗时偶可发生,它是急性炎症后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急性炎症过后,渗出物中的纤维蛋白成分逐渐增加而进入修复期,由于吸附剂难于吸收,在局部形成硬结。(三)异常的局部反应异常局部反应是免疫接种后发生的、与一般反应性质和临床表现不同且发生概率极低,往往需要医疗处置的反应。1、有菌化脓:可因为疫苗或注射器被污染或注射器材和皮肤局部消毒不严所致。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脓肿大多表浅,可伴有全身疲乏、头痛、发热等症状。脓肿局限后,中央部位较软,可有波动感。在有菌化脓的早期可热敷或外敷鱼石脂软膏,脓肿形成后可切开排脓;有全身症状者使用抗菌药物或其他对症治疗。2、无菌化脓:常见于接种含有吸附剂的疫苗,可因注射部位选择不当、注射过浅、剂量过大,或使用前未将疫苗充分摇匀所致。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有较大红晕、浸润,2~3周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硬结,局部肿胀,但炎症并不剧烈,可持续数周或数月,较重者可形成溃疡。轻者可用热敷促进吸收;若已形成脓肿,未破溃前切忌切开排脓,可用注射器抽脓;若脓肿破溃或发生潜行性脓肿,必要时扩创,剔除坏死组织,有继发感染者用抗生素治疗。3、淋巴结化脓:见于接种卡介苗后1~2个月。由于卡介苗皮内注射过深或超量接种所致,也与疫苗菌株的剩余毒力过高有关。主要发生在接种疫苗侧腋下淋巴结,也有表现在锁骨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可经久不消,重则形成溃疡,可在溃疡部脓液中分离到卡介菌。4、血管性水肿:注射类毒素、抗毒素可溶性抗原后,极少数人发生的一种异常反应,并以反复注射者多见。其特点是出现急、消退快和消退后不留痕迹。注射后不久发生反应,最迟1~2d发生。常表现注射局部红肿、皮肤发亮、范围逐渐扩大,严重者可延至肘关节以下及手臂。有瘙痒、麻木、肿胀感,有时可伴有过敏性皮疹出现。(四)全身反应接种疫苗后,由于疫苗本身的特性,如异种蛋白的刺激、疫苗中的热原质或毒性等原因,少数受种者可于接种灭活疫苗5~6h左右出现体温升高,一般持续1~2d,很少有超过3d以上者。接种活疫苗出现反应的时间稍晚,但消失亦很快。除体温升高外,个别人可能伴有头痛、眩晕、寒战、乏力和周身不适,或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反应。一般持续1~2d,可自行消失。一般无需特殊处理,注意适当休息和保暖,多饮水,防上继发其他疾病。对较重的全身反应可用解热镇痛药物等对症处理。(五)异常反应异常反应发生率极低,往往需要医学处置,反应程度比较严重,不及时治疗抢救,可能有一定的危险按其发生原因。来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
编辑:宁远县健康教育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